时间:2013-05-17 12:57:12
来源:新京报 作者:林其玲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病”随之显现。交通、治安、环保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困扰着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们。今年国际电联将目光的焦点就集中在了“信息通信技术与改善道路安全”这个话题上,期望ICT(信息通信技术)能够从改善道路状况入手,治理城市病。
智能交通成智能城市“骨干”
根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公布的联合国报告,每年的交通事故致使近130万人死亡,2000万至5000万人受伤。由此给各国政府和个人造成的整体经济损失约为5180亿美元。驾驶员分心和道路使用者的行为包括在驾驶中“发短信”和使用车载导航或通信系统,这些都是造成道路交通伤亡的主要因素。
国际电联一直在全世界主导为智能交通系统和驾驶员安全开发最尖端ICT标准,综合利用计算机、通信和包括可避免碰撞的车载雷达在内的定位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国际电联也一直在为安全用户接口和车载通信系统开发标准,并通过消除驾驶中不安全的技术相关分心来实现最佳驾驶性能。这些创新的交通ICT解决方案和应用服务包括:车联网云服务、紧急呼叫中心解决方案、汽车协作通信研究、公共安全LTE等等。
在全球各地,类似的方案在前几年兴起的无线城市、智能城市实验中都有应用。目前,基于3G、4G和光纤宽带的智能交通系统正在成为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运营商争先布局
据了解,在“十二五”后三年,国家开发银行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合作投资智能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
巨大的市场蛋糕,引发三大运营商的争先涌入。目前,智慧城市产业链中“政府+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的模式已经被广泛认同,通信运营商作为运营和应用的提供者,已经成为产业中的重要力量。
据悉,截至今年4月,中国联通已经与26省超过150城市(城区)的地方政府完成战略签约,其中第一批56个开放HSPA+网络的重点城市中有39个已完成签约。签约过程中多数地方政府明确提出建设应用平台的需求,签约合作内容聚焦在移动政务、智能交通、城市安全、智慧物流等热点行业应用领域。中国联通的“智能交通”应用配合交通部门积极打造智能交通系统,在信号灯控制、交通疏导系统、ETC系统全国联网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电信则表示,他们正与交通运输部在交通信息化规划、行业信息技术研发、基础信息资源、网络系统建设、交通行业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共同推进了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此外,中国电信还开发了“易打车”软件,方便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信息沟通,缓解了民众打车的难题。同时,中国电信研发的智能公交系统已在多个城市投入使用。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帮助公交公司提高调度管理能力,改善乘客等待公交车时间过长的情况。针对家长们关心的校车安全,中国电信在多地开展平安校园项目,在校车中装置传感器、高清摄像头、3G通信模块等设备,家长们通过智能手机即可实时远程查看校车情况。
近期,中国移动在山东携手合作伙伴推出了“智能安全车”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借助中国移动专属开发的物联网模块,通过位置服务叠加电子地图实现车辆位置查询、轨迹回放、地图指引等特色个性服务,同时基于LBS、GPS的应用,发挥防盗抢功能,实现了老年客户放心出行的目的。
■ 看点
人脸识别锁定嫌疑人
在川流不息的交通主干道上,一名男子骑着摩托急速行驶,不断变换车道,把一辆辆小轿车甩在身后。很快,这名男子身后警笛大作,警车呼啸而至,若干警察将这名男子押上警车,但罪名并不是超速行驶。原来交通摄像装置识别出这名男子是名通缉犯,并自动报警……
在今年5·17电信日前夕,中国联通的高管告诉记者,他们在的武汉智能交通项目已经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对车辆闯红灯的抓拍,还包括治安卡口、交通流量、交通事件监测、高清视频录像等功能,进一步实现对城市路口的管理。
今年3月,在武汉举行的安防产品展览会上,就有公司展出一套可以进行人脸识别的装备。通过储存犯罪嫌疑人的图像,只要嫌疑人进入监控视野,电脑就会报警。据称,武汉警方正与设备厂商接触,准备安装这套人脸识别系统。
据介绍,“动态人脸识别系统”是“治安交通监控系统”的一个子功能,可安装在各交通主干道、重要交通路口、商业繁华地带、重点要害部位。
在成都市,即将投入使用的新二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上,也配备类似的装置。据报道,成都新二环的每个快速公交站台均设置了9个摄像头,并且这些摄像头均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摄像机,智能交通系统就会对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控。”成都公交集团运营调度中心副处长尹欣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