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雾都伦敦给北京的启示
时间:2013-05-06 12:00:38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斯蒂芬·瓦格斯蒂尔 

    笼罩北京城的这次史无前例的空气污染距伦敦1952年的“大烟雾”(Great Smog,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几乎整整60年,这实在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巧合。
    中国肯定并不缺少这种对比。很多中国人肯定还记得,毛泽东时代的宣传影片经常展示伦敦的烟雾,把它视为资本主义失败的证据。面对这种环境危机,英国当时进行了整治。现在,轮到中国这样做了。
    周二,北京当局报道称,在前三天污染水平屡创纪录后,该市的污染程度正在减轻。
    每位北京居民心里都清楚,考虑到天气条件比较“合适”(也就说相当糟糕),雾霾卷土重来只是个时间问题。不过,有明确迹象表明,官员们终于开始承认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或许是朝着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迈出的第一步。
    官员们意识到,污染导致的疾病和不适激怒了愈发躁动不安的人民。官方的《中国日报》(China Daily)周一表示,北京将日益以“北京咳”而闻名,而不是以北京烤鸭或京剧而闻名。
    环保主义者戴晴告诉彭博社(Bloomberg):“多年来,我们都曾试图做些事情,但当局没有给我们任何答复。可一旦人们没有了水、空气、土地,那肯定会发生点什么。这非常危险。”
    正如吉密欧(Jamil Anderlini)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的那样,促增长的压力迫使政府官员淡化或无视污染问题。因此,尽管中国出台了严厉的环保法,但它的环境水准却很低。
     “中国和外国的专家都表示,中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各级官员都愿为经济增长这一首要任务牺牲环境。
     “体制内缺乏问责机制,负责解决环境问题的部门软弱无力,数据收集和呈现容易受到操纵,这些都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但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先例表明,公众对污染问题的关切迟早会迫使当局采取行动。
    伦敦“大烟雾”的情况就是如此。当时,伦敦人曾认为这场烟雾与之前的“浓雾”乃至之后的雾气没多大区别。“大烟雾”仅持续了四天,从12月5日到12月9日。
    但当政府医学报告给出“大烟雾”导致4000人早死、10万人患病的估计数字时,舆论发生了改变。后来的研究发现,即便是这些数字也存在严重的低估:实际上,死亡人数在1.2万左右。(这些数字来自维基百科(Wikipedia),在该网站上可以看到,学术研究对此有详实的记载。)
     “大烟雾”之后,英国连续出台了多部法律,高潮则是1956年出台的《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该法要求工厂减少烟雾排放,鼓励居民从煤转向燃烧产物更清洁的焦炭或燃气。
    1962年,伦敦又出现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烟雾。但现代的做法慢慢确立下来,尤其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燃气集中供暖开始普及后。
    中国应该认真思考下这段历史。即便是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也能得到解决。然而,即使具备了政治意愿和充足的资源,打造人们可接受的生活环境也需要数十年时间。
   因此,中国应当抓紧时间。彭博社消息称,绿色和平(Greenpeace)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Peking University’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上月公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显示,去年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因pm2.5(空气中的颗粒物,烟雾型污染的核心致因)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合计有8572人。
    我们这里讨论的还只是进入世界银行(World Bank)“全球污染最严重城市”排行榜的16座中国城市中的4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