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人,城市生城市长,大学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二十年。我们每年的工作任务都是“加法”,每年递增。1997年,新闻报道中美签订了农业合作协定,我就把扩大中美农产品进出口作为新的增长点。1997年,我对美出口了第一批杏鲍菇,也开始了美国水果的进口开发准备工作。2000年3月20日,中美签订了动植物检验检疫协定,第二天我就与美国佛州供货方签订了血柚进口合同。这个合同成为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恰好助力中国加入WTO。好像我是功臣,但忽然间一片“狼来了,狼真的来了”的喊声让,我觉得我好像是引狼入室者。还是在1997年,出于个人食物安全的需要,我委托农民亲戚代租代耕,开始了农业实践。到2000年,三年过去了,我发现,农民离开农药化肥不会种地了。在往返北京与农地之间的高速路上,我看到两条河断流了。生态的巨变和中华农耕传承断流,让我感到特别刺痛。作为炎黄子孙,我把复兴中华农耕当做自己的使命。
我是城市人,在农耕实践中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吃更多的苦,特别是开始几年还不知道按照我国法律只有农村村民集体成员才有权承包农村土地,后来看到了颁布的法律法规,我感觉我是在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为此,我没有一天踏实过。但是,我也很幸运,当地村委会和村民对我很照顾,我又赶上了好时候,习总书记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召。我坚信政府一定会制定英明的农业政策。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农耕民族,因为有中华农耕文明。中华农耕文明是什么呢?我在农耕实践中认识到,中华农耕文明是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华农耕文明是东方哲学。它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可高度概括为八个字:天人合一,管理生命。中华农耕文明以管理生命为核心,是生命哲学。中华农耕文明不是“某一个时代、某一个地区精神的精华”,而是永久性的普世性的哲学。
用中华农耕文明来指导农耕实践,我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合作,自律地生活”。
实践中华农耕,重新定义农业
我在2001年租地,开始种树,到2012年,这块土地已发生了很多变化。当时有个日本土肥专家听说北京有个天福园农庄按中华农耕方式生产,十年不用化肥,他很想亲眼看看农庄的土壤是什么样的。在他一再要求下,我让他来了。看到半米深的壤土层和满地蚯蚓粪,他非常感动。
我每天早上起来就干活,白天干十几个小时的农活,晚上看书学习。总忙于干活,拍照记录的时间特别少。幸而有朋友帮助,搞了一个视频。借助这个视频,大家可以了解,在中华农耕文明指导下农耕,大自然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这个视频。请大家注意片中土壤的变化。这张农庄初期的照片,非常明显,地面光秃秃的,显得枯黄。看后来,土地颜色一点一点变深了,很多蚯蚓粪,很多种野生植物。
我尽量不用地下水灌溉。大家看麦苗上有露水。雨露滋润大地。但是现在我们一般只注意到雨和雪,往往忽视露和霜。我们现代人总想增产,几十年以来,整个华北地区都在抽取地下水灌溉,对大自然造成很多压力,不给大自然自我修复的时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连年干旱,恶性循环。很多机井同时期抽水如同很多针扎在一个人身上同时进行静脉采血。机井使人很任性,使人没有敬畏和感恩的心。
天福园农庄不用农药。自从人类发明使用农药,生态系统紊乱或丧失,陷入恶性循环。对待“害虫”,中华农耕用智慧而不用农药。昆虫的存在是必要必须的。昆虫是大自然的信使。根据昆虫的密集,我们来判断我们错在哪里。但是,我们对昆虫了解多少呢?很多昆虫在我们没有了解它们之前就被消灭了。我第一次经验大量昆虫密集的时候,我就反省,其实是因为我们把地上的草都除尽了,昆虫没有生存的家园了。以后,在果树林里,我不再锄草,改为割草或用动物控草,让牛羊吃一些草。
实践中华农耕十年,天福园农庄已初步形成一个自养的生态系统,以生命滋养生命。天福园生物多样性农庄是个聚宝盆,它不单单生长收藏,它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一个生活家园。我认为,生物多样性农庄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联产承包,从种植到饲养,从饲养到种植,从种植一直到吃,环环相扣,紧密合作。在实践中华农耕中,我感觉过去完全靠天吃饭的农业真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艺术。在农耕实践中理解农业,我给农业下了一个新定义:农业是人类生活,农业是人与自然合作管理生命的艺术,是以生命欣赏的生命艺术。
实践中华农耕,积极引领生活
汉字产生于农耕时代。正是在农耕实践中,我真正认识了汉字。醒悟汉字蕴藏的启示,用汉字里面的启示去指导生活。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引发生态的改变和意识形态的改变。如果我们能认识这些问题,积极去做些有益的安排,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好处。现代人面临的食物安全问题、健康问题和诚信问题,需要现代人共同努力去解决,因此,我搞了一个会员制的大家庭生活方式;还通过耕食教育,让大家真正认识大自然,真正能和大自然合作来管理生命。
在农耕中反省中国历史,我发现,每一次的“治世”都出现在弘扬中华农耕文明百年之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我在农庄开展耕食教育,有少儿活动,有以小手拉大手的亲子活动,还有成年农民的培训。有的孩子不喜欢上农耕课,不喜欢干活,我用农耕舞将艺术还原生活,让孩子们载歌载舞地劳动,孩子们非常高兴。我们唱“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唱“击壤歌”。
“击壤歌”相传是在尧的时代老农边玩击壤游戏边唱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为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与我哉”。当我们都能够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生命节律来安排自己的作息,当我们都能够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来安排自己的饮食,尧帝有什么需要为我们消耗精力呢。“击壤歌”早已成为歌颂太平盛世的典故。我以“击壤歌”做片尾,让我们唱着“击壤歌”来迎接太平盛世。
我认为生物多样性农庄也是一种大农业形式,生物多样性农庄不仅保有生态、保有生物多样性、保有健康生活,还可以传承中华农耕文明。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李津逵点评:
20年前,中美在WTO谈判中遇到一个瓶颈,美国人说你们(中国)从来不买美国的农产品。而这时有一个消息传来:中国已经在美国加州进口脐橙。这关键的一笔,让我们中国入世增加了“炮弹”,这是谁干的?这是一个同时熟练掌握八门外语的业务尖子。她在向欧美出口农产品的时候,知道人家已经有严格的食品安全的标准,而我们中国那个时候还没有。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将近20年了,在北京房山区江村,她在150亩土地上开展了实践,她就是天福园农庄庄主张志敏。城市化委员会很多委员去过天福园,我们看到张老师20年的坚守。张老师就像艺术家,她说星移斗转就像乐谱,农民就是指挥,指挥大地生物,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农人按照这个规律管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