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需改变土地财政主导的城镇化融资模式
时间:2013-04-23 13:11:45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张茉楠 

    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债务风险问题必须改变过去以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为主导的融资模式,这是城镇化战略中的核心问题。

    据相关测算,“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催生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规模将达30万亿元,根据2013年预算草案报告,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合计11.5427万亿元,地方财政支出总量为11.8927万亿元,地方财政收支差额达到3500亿元。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此巨额的投资资金从何而来一直是一个大难题。

    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达1万个左右,预计2013年中长期平台债务到期量是2012年的1.65倍,结合市场配置与投资需求规模,预计今年全年的城投债净供给量为1万亿元,累计发行量将达到1.1万亿元。平台债务存在相当大的政府隐性担保,隐性债务比显性债务更值得警惕。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中,抵押土地资产获得贷款收入,是目前地方政府最常用的一种融资方法。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优质抵押品,获得银行贷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而土地出让金收益是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

    而另一方面,财力捉襟见肘,土地财政难以为继。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从1993年的78%稳步下降到2011年52.1%的水平,而地方财政支出从1993年的72%上升到2011年的84.8%,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倒挂”现象比较严重,地方政府不得不“借地生财”、造成严重的“土地财政依赖”。

    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地方政府债发行2500亿元,较上年增加500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城投类债券累计达6367.9亿元,较2011年增加3805.9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较上年同期扩大120个百分点。除发行债券外,地方政府通过政信合作的方式获取的资金也增长显著。

    无论是平台贷、城投债,还是各种形式的政信合作,这些现行融资模式都存在融资主体的设立和运作不规范,融资平台缺乏外在约束机制以及还款来源上对土地收入依赖较大等问题。近两年由于拆迁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地方政府土地相关收入正在持续下降。中长期看,“国五条”细则的落实将对房地产销售增长构成压制作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已经难以为继。

    因此,必须逐渐改变当前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主体,以土地储备作为抵押支持,以银行信贷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未来必须强化长期投资计划及其资本预算约束机制,推动以支出责任对等为目标的分级财税改革,以及建立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模式迫在眉睫。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