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4-11 14:46:43
来源:济南时报 作者:王聃
4月2日,位于郑州花园路和红旗路交叉口的报亭,也是郑州市区仅存的一座报亭被拆除。不过,在城市管理者看来,最后一座报亭的拆除,意味着“难啃的骨头”被啃下(4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当城市报刊亭被“干净”地清理,它带来的只能是无法接受的消解感。消解感在激荡人心,对于郑州全城无报刊亭,它注定也会衍生出复杂且多样的解读来。毫无疑问,这首先是一种“表象完美”治理思路的呈现。为了让城市展现出外在的整齐划一,其他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甚至包括体现一座城市书香气息的报刊亭。其次,它还映射出一些管理者缺乏“向下看”的行政品质。当普通人的生计与城市建设的宏大规划形成冲突时,治理者总是习惯于牺牲诸如报刊亭主这样底层经营者的利益,他们缺少怜悯“弱者”的自觉。
城市化正在高歌猛进,这或许是后工业化社会中无法阻挡的趋势,但无论如何,城市化也应该包含一些有关灵魂的东西,它也更应该为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保留一些可以怀旧的场域。一个无报刊亭的城市,见证的只能是野蛮的城市化,是城市管理者更愿意做破坏者而非建设者。这从郑州强拆报刊亭的整个行动中也可窥见:作为一项公共性决策,拆除报刊亭竟然没有经过听证的环节。散布于郑州各个地方的报刊亭,经营之前早经过行政审批与把关,已属合法,但此后又被草率认定为“违章占道”。而当最后一座报刊亭被拆除,当地城管部门竟称“难啃的骨头终于啃下了”———混乱、急切的拆除,正是野蛮城市化的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