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第一阶段自由发言与讨论
时间:2013-04-09 15:18:24  来源:城市化网 

    主持人(黄益平):三位专家的发言,我听了之后感觉很有启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有非常明确的宏观政策视野和角度,第二,有非常具体的调查数据。我觉得做的非常好。    我们三位专家讲完了以后,大家一起讨论,提问题也好,或者有评论也好,下面请在场的专家发言。     李罗力:我想总结的时候讲,我理解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为什么出现一种悖论,一方面就是刚才樊纲讲的出现民工荒,农民工退出城市。我提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民工荒是全国民工荒,还是沿海地区的民工荒?这一点要搞清楚,是我们全国从东部、中部、西部都有民工荒?还只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二,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趋势很明显,这对我们现在农民工退出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是什么影响?

    我们现在城市化不是仅仅表现在东南沿海大城市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也在发展,它对于农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吸引力在加大。所以很多原本去沿海地区打工的人不再去沿海了。所以,在研究沿海城市民工荒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个因素,而不能仅仅将其归结为城市收入太低。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李曙光:我是搞法律的,对农民工进城和产业升级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我们因为这个题目涉及到农民工进城和制度安排,制度从法律上讲,它既包括政治制度,也包括非政治制度。今天讨论了几个很关键的概念,比如什么叫农民工?从法律上来说农民工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才能进一步弄清楚他们的流动性有多大。

    第二、从法律角度来看,农民进城涉及到城乡二元结构。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就要改革户口制度。而要改革户口制度,可能就会涉及宪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但我们的宪法里面也没有对工人、农民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所以,改革户籍制度,定义农民、工人的身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第三、从法律上来讲,自由迁徙是最大的自由,但我们户口制度严重阻隔了人民的迁徙自由。此外,二元户籍制度还限制了的一些政治权利和商业活动,比如选举权,经商的权利等。所以,要推进城市化进程,我们必须打破二元户籍制度,这样才可能确保所有公民享有同等的权益。此外,从法律上确保农民的身份,还可以保障他们的土地权益和收益。

    仲大军:城市需要农民,更需要劳动力。我在想,什么样的产业、什么样的地方需要这种劳动力,一般的服务业需要这样的劳动力。但是,现在很多大工业往往都不在城市里了,已经转移出城市了,所以大量的农民工不一定都要进入大城市,进入工业地带就可以了。从杭州到宁波就是一个工业走廊。我们今天说把农民引入城市就进行了工业结构升级了,假如没有需要农民的工作他来了没有用。这是有限度的,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需要了。

    我还在考虑这个问题,农民工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问题,也就是技术产业升级的问题,假如农民工永远是低技能的劳动力,如果我们只用大量简单的农民工的话,那我们始终是粗放型的最简单的加工业。假如以后都是高科技、高技术的产业,那农民工确实无用武之地。我们的视角是不是从这方面考虑一下?如果农民工仍然是低教育层次的,那随着整个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如果向高技术层面发展的话,这种简单劳动力会越来越少。

    李津逵:刚才两位的发言,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结点,就是说中国的财政越到低级越没有自主权,而大军老师刚才讲的,现在工人都集结在工作地带而不是城市,确实是这样,他们所处的地方都是乡镇一级,每年的工商税收60多个亿,但是可支配才6亿。

    深圳研究调研的大浪,属于农化新区,一个街道办中间的一个社区,13万人只有5个篮球场,因为现在这些都是新生代的农民工,都是育龄青年,每年新生的人口是1300,也就是说新增的出生率是千分之十。这些钱都在哪呢?都在深圳市,深圳市拿这些钱开大运会,能够花在公共服务上的钱是非常少的。现在劳动力市场已经在发生逆转,过去进场要3、5百块钱的介绍费,现在不需要,过去要有押金,现在不需要,过去15岁到25岁的女工才能进场,现在45岁也能进场,确确实实发生逆转,但是公共服务这块不是市场调节的,我们能不能指望地方政府哪一天忽然良心发现把这个东西改进了呢?我就想提这个问题。

    张幼云:我只想补充一点,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农民工进城的问题,除了经济的发展,过去30多年来农民工功不可没,他们的贡献和他们现在所受的待遇是很不相称的,我们就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发展模式。

    我想在这里提一下,就是从人的基本权利,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来看农民工进城的问题。因为我觉得首先农民工这个称谓,大家也是有共识的,这是很不科学的,它带着等级,农民是他的社会地位,工是他的职务,这是很不公正的。现在我们有一个新词就是新生的农民工,我想等到新生的农民工的下一代,又是孙子辈的农民工。如果我们这个制度不改变的话,就会沿袭这种不平等的状况。

    我们国家在本世纪初已经批了111号劳动公约,这就是讲机会平等,待遇平等,这里有一个反歧视的问题,有一个社会背景的问题。户籍制度不一样,你的待遇就不一样,你的权利就不一样,你是在同一个国家的人民,但不享受同等公民的待遇,所以我想要进行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这个东西。因为现在农民工进城的问题,不能讲因为现在产业升级了,那低端的工作就是农民工进城,他们做不了,他们必然就会跑,但是他们农民工进城,现在我们暂且用农民工,他们进城、进入劳动力市场、进入城市化的时候,他们是在一个平等起高线上吗?我们扪心自问,农民工的小学教育、公共资源、教育水准和城市的是一样的吗?所以,我觉得要超出农民工进城的角度来看待农民工进城的问题,也即要从社会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农民工进城的问题。

    李德水:农民工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含义,他是农民,他不完全是一个工人,但从人权和公正方面加以改进,假如说他还享有完全跟城市同等的待遇,那么他在农村的土地就变成了他的财富,这就不公平了。所以农民工不完全是歧视的概念。制度安排不能讲人权,因为他是农民工他就受歧视了,农民的土地如果取消了,你可以讲歧视农民,我就讲这么一句话。

    主持人(黄益平):相信大家有很多话还要说,有些问题我相信我们下面还要继续讨论,但时间关系,我们现在只好先告一段落,下面进行茶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