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楼市泡沫破灭,内蒙古鄂尔多斯新城无人住,被贴上“鬼城”标签。近日,媒体调查发现,寄托着该市“产业转型”梦想的多个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稀少,开工进度延迟,呈现出一派“工业鬼城”迹象。(新闻来源3月28日《环球时报》)
“一个除了煤炭就没有其他资源,人口也很稀缺的西部小城”,适不适合大兴工业,当地政府不会不知道。何况,此前已有无人居住的“鬼城”教训,何以“工业鬼城”再成规模?不得不问一句:让决策者失去理性的,难道仅仅是一时意气或者愚蠢吗?
众所周知,建工业城除了规模效应,更要兼顾地方实际。因而,在项目上马之初,只要经过论证调研,就一定有反对和质疑声,之所以置这些于不顾,显然,这样的过程要么没有,要么只是“轰轰烈烈搞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问题的症结很清楚:权力过于集中。这是其背后的政治成因之一。
如此大手笔的工业鬼城,更是政绩冲动的产物。一些地方之所以不顾实际,不计成本、不计后果、不计代价地大上、快上、狠上各种工程,就在于GDP至上的政绩评价机制。正如一位工作人员反问的那样:建那么多的工业园区,除了头脑发热追求政绩,还真不好解释。如果说商家“圈地”是揣的发财梦,那么,拍脑袋决策就是为了官运仕途。可以说,工业鬼城的出现,是官商各怀鬼胎的必然。只要是拍脑袋而定的项目,必然要在财政细节、科学论证等方面存在瑕疵。因而,这中间就有权利寻租的空间。尽快还原真相是人所期待,也是程序之必然。
工业鬼城,逼迫我们思考三个问题即:如何避免商家随意圈地?如何防止权力一言堂?如何让政绩考评机制更科学合理?此仨问题不解,园区变鬼城就是逃不脱的宿命。
对付不生蛋的鸡,民间做法,要么宰杀,要么变卖。一样,对付工业鬼城这个“大败笔”,要么由商家忍痛割爱,自清门户,要么由政府依法处理。法律不完善的,应尽快完善,将恶意圈地挡在门外。改变权力一言堂,靠的是完善的监管、制衡机制,将权力锁进笼子。至于如何杜绝好高骛远的施政风气,在目前的政绩考评机制面前,还真难办。我们强调经济发展走“因地制宜”之路,政绩考核更该这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