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3次雹灾预警,为何仍有重大伤亡
时间:2013-03-24 14:36:02  来源:新京报 

    东莞雹灾绝非偶然,当极端天气日益成为常态的情况下,我们的灾害应急,不能再原地踏步。

    新华社报道,3月20日,广东东莞一场大风雷雨和冰雹,夺走了9条生命,272人因伤入院。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灾害发生前,当地气象部门曾发出过三次预警,但由于许多简易房质量低劣,预警信息不少市民没收到,民众逃生防御能力缺乏等原因,结果仍造成重大伤亡。

    3月19日以来,福建、湖南、广东等地遭遇大风、冰雹灾害,东莞是其中的重灾区。东莞在灾难应急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单在当地存在,值得更多的地方警醒。

    例如,在许多地方,简易房、平房区等抗灾能力薄弱的老旧建筑,面对恶劣天气,往往不堪一击。犹记得2004年上海7·12暴雨,许多简易房被吹得支离破碎,工人无处藏身,其情节和最近的东莞何其相似。

    对此,不能把问题都归咎于天灾,如果平日里能加强对这些建筑的管理和监控,在灾难到来紧急组织人员疏散,完全可以把伤亡程度减至最小。可是,从上海到东莞,9年过去了,为何景况依然如一?

    预警信息传播有空白,难以实现全覆盖,同样是普遍问题。气象灾害短信预警在许多地方都有,但像北京这样,能做到免费且全覆盖的,却不多。就像东莞,作为一个富裕城市,却不愿为气象公共服务埋单,要想获取这样的预警短信,每月要花2元钱,向通讯运营商定制。而且,这种预警信息往往表述模糊,只是说“注意防御”,有东莞市民就表示,“不觉得有多严重,也不知道怎么防御。”(据《南方都市报》)

    而且,预警信息的传播,多是电视、广播、短信等间接渠道。当灾难来临前,很少有地方建立起由警察、志愿者等组成的现场劝导机制,深入街道和社区,直接将预警信息传播到人,通知到户。

    至于民众逃生意识和能力缺乏,更是饱受诟病的老问题。《生命时报》曾联合北京急救中心、新浪网、搜狐网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在回答“常见紧急事件的正确处理措施”10道题目时,参与其中的17553人,竟有七成人答错了。提高国民自救能力,说得多,做得少,总是靠悲剧的发生来唤醒民众的避险意识,这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

    每当雹灾、风灾、雨灾等气象灾害发生后,天灾的规模与烈度的罕见,往往被强调。不过,这种声音频繁传出,也反证出,极端天气的高发正在成为正常。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出现次数趋于频密。气象专家也表示,近十年来,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多发重发的态势。东莞雹灾中,雷电、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叠加,绝非偶然。

    东莞雹灾再一次警示灾害性天气防御的重要性,当极端天气日益成为常态的情况下,我们的灾害应急,不能再原地踏步。从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改善基础设施、强化国民自救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在下一次灾害来临之时,我们才能临危不乱,把伤亡悲剧的发生几率,降至最低。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