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政部发布的灾情,截至2012年9月9日10时,“9·07”彝良地震已经造成了81人死亡。这成为当地近百年来死伤人数较大的地震之一。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数据统计,自1973年以来,从东经103度到105.5度、北纬27度到28.3度地区4.0级以上的地震共有30多次,而此地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范围内。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位于这个范围内的彝良县属于地震密集区,其防震减灾局(以下简称地震局)只有5名工作人员,每年开展业务活动只有15万元的经费。
这个当地规模最小的地震局,在人手紧张和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却面临着大量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彝良县地震局局长程国智称,整个基层地震预防工作,其实大都与彝良县面临的情况类似。
滇东北多震
已经公开的信息显示,过去40年以来,云南昭通地区发生的伤亡比较大的地震有发生在1974年的大关7.1级地震、2006年发生在盐津的5.1级地震,另外还有发生在1948年的一次未知震级的地震。
1974年5月11日发生在昭通地区大关、永善两县交界处的团结、木杆乡一带的7.1级地震,震中烈度达九度,因发生在凌晨3时25分,死1423人伤2000余人,为这一地区发生的导致死伤最大的地震。2006年7月22日发生在昭通盐津县的5.1级也造成了22人死100多人受伤。
1948年10月9、10日,昭通地区共发生两次强烈地震,灾情惨重,空前未有。首次大震后,出现大雨和降雪,且小震不断。居民均宿于露天。山上出现多处裂痕,山坡裂开数尺。有的裂缝中还喷出火焰。岩石分崩,全家覆压者有之。地震共死亡25人,伤146人。
彝良县地震局提供的信息显示,昭通地区有记录的最早地震是1808年8月1日,发生在今天的昭通市昭阳区凤凰镇;1909年在昭通还发生了一次5.5级地震。
昭通最小地震局
“大震跑不掉,小震不用跑。”2012年9月12日,彝良县地震局唯一的地震工程师李女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9·7”彝良地震发生之后,尽管别的单位人员跑出了办公楼,但该地震局的5名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岗位。
程国智告诉记者,在地震发生后,按照规定,地震局应当在地震发生之后30分钟之内将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确定,做成震情通报,发给政府,供政府决策,“实际我们这次十多分钟就完成了。”
程国智介绍,彝良县地震局目前是彝良县最小的县级单位,也是昭通市最小的地震局。目前所进行的观测项目有水氡观测、地下CO2观测、地震监测仪、数字化地形变仪、数字化地应变仪、强震仪等11个。这些观测项目提供的信息和数据,为彝良县和滇东地区及周边区域的地震趋势提供更多的科学决策依据。
早在昭鲁地区2004年发生“8·10”5.6级地震以来,滇东地区就处于新一轮地震严峻形势之中,2006年“7·22”、“8·25”盐津又连续发生了两次4.1级和5.1级破坏性地震,2004年至今,昭通境内发生了无数的小震群。
“我们这个局尽管很小,但我们一直很认真地工作。”程国智介绍称。2006年~2007年11月20日,该局共分析处理地震模拟记录396起,并将地震“三要素”及时上传昭通地震网,为彝良地震趋势预判给省、市提供重要参数。
2012年前8个月,彝良县地震局监测到的300公里以内的地方震大约有100多次,而以本次地震震中为核心,半径十公里之内,今年前8个月曾经发生过10多次微震。而在2011年1至11月,该局共监测记录到300公里区域内的地方震大小共200余次,其中破坏性地震1次,即2月12日巧家4.4级地震,而在彝良县境内发生的里氏2.0级微震就有3次。
地震监测之困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地震局,彝良县地震局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尴尬。地震的群测群防历来被地震界视为监测预报地震的好方法,但在彝良地震局捉襟见肘的经费下,这些工作开展起来显得难度重重。
资料显示,彝良县地震局由原地震办于1989年更名成立,至今已有23年历史。2003年时因办公经费严重缺乏,办公电话也欠费停用,工作和机构近于瘫痪状态,5个编职的单位只有4名工作人员,且1位辞职、1位病退,只剩下2名老人坚守岗位,2003年后逐年充实了3位年轻人,才满员并开展起监测工作。
程国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该局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编制不满的状态,尤其是缺少地震专业人才,所有人都是半路出家,2009年向县人事局提出要人,结果两年都没有人报名,最后只有通过向其他单位调人的方式解决。
程国智说,该局目前从各乡镇招了40多名联络员,但该局经费短缺,不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只能提供一点通讯补贴。他说,该局目前除了工资以外,彝良县每年给地震局的办公经费只有15万元,最近两三年能够保证到位,他希望每年能有20多万的资金,就可以把地震监测和预测的一些工作做好。
彝良县地震局办公的地方只是总面积达28.5平方米的两间办公室,共有5人办公,但只放得下4张办公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办公室看到,该局有关观测项目的设备、值班床位和办公必须的文件柜、坐椅等挤在一堆。2007年云南省地震局同意拨款40万元修建县 “防震减灾指挥中心”,但程国智说,目前300多平方米的建房用地 “还在解决中”,解决后就可以盖房了。
该局2007年的报告显示,当年该局配备了“地震应急”车,但接车三个月,因无资金未能投保、落户。“现在职工累计为单位垫付的书报费、打字复印费、差旅费、电话费、电费、监测、网络费及上级地震专家到彝良例行设备检查和故障维修接待费等办公费用三万余元无法报销。”而这些困难严重影响了地震局的工作。
9月12日,程国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最大的难题主要体现在人员配套,根据中国地震局10万人配2人的标准,彝良县有52万人,至少应该在10个人以上。
一方面地震频发,一方面是财力困窘,程国智对这样看似矛盾的现象,显得有些无奈。他说,“在整个周边各县中,彝良的情况更为突出。”
基层台站监测能力薄弱
地震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2008年修订的《防震减灾法》,进一步加强了地震的监测预报工作,明确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但基层地震预防等面临的普遍问题是,资金投入的有限。程国智说,整个基层地震预防工作,其实大都与彝良县面临的情况类似。
这是我国基层地方在地震预报方面的一个缩影,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从整体上而言,我国建立地震预警系统仍面临诸多困难。
譬如,硬件条件的限制,首都圈地区以外区域的台网密度和监测力度还非常不足。同时技术上存在困难,地震发生后,只能用靠近震源的有限的台站的初期信息来确定地震基本参数,并实时预测尚未到达的破坏性地震波的强弱。信息的有限性会影响地震时间自动判别的可靠性和地震基本参数测定的准确性。
而对于县级地震工作方面,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梳理,普遍面临着地震监测能力薄弱,监测项目单一;相当部分的工程、生命线工程没有按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建筑工程的抗震隐患较多。对于大多数县级地震工作而言,地震紧急救援能力弱;县级地震工作机构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群测群防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