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官员急抛房产更显财产申报之紧迫
时间:2013-01-21 11:00:52  来源:东方网 
    据媒体报道,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从去年年底开始在纪检工作中推广,与此同时,各地出现了官员急于抛售房产的现象。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接近中纪委人士的证实。此外,该人士还透露,2012年中秋期间出境的公职人员有1100多人没有按时返回,其中714人确定为外逃。

  仅仅是住房信息公开一项工作,就让如此众多的官员紧急抛售房产,且不敢公开抛售,而是利用各种关系私下转让、暗自操作,甚至可以在价格上作出让步,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我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作“心中有鬼”。不然,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地转让住房,或者接受住房信息公开呢?

  众所周知,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个人住房问题,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房叔、房婶、房哥、房嫂、房姐、房妹等,而一旦有这样的新名词出台,少则几套,多则十多套、数十套。不仅如此,还与户口这个在中国被称作计划经济堡垒的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

  个人住房能够成为如此敏感的话题,并成为纪检监察部门反腐工作的重点,自然与近年来住房成为最重要的投资产品有关。因为,如果住房仅仅具有居住功能,就不可能如此敏感,如此受人关注。

  就算成为投资产品,如果一切都合法合规,也应该不存在任何问题。关键是,投资的背后,隐藏着太多的腐败和违法乱纪,隐藏着太多的权力寻租和权房交易。这其中,不仅有直接的权房交易,还有间接有权房交易,不仅有现权交易,还有期权交易,不仅有官员本人的直接交易,还有官员亲属的间接交易。所有交易,都是党纪国法明令禁止的,也是可以依据党纪国法进行追究的。

  问题是,对这样的交易行为,如何才能有效遏制并得到责任追究,指望官员个人“自觉”,是根本做不到的。而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律,依靠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监督手段。

  从个人住房信息公开让大批官员急抛住房的情况来看,信息公开透明,看来已是目前最具杀伤力和冲击力的手段之一了。因为,对“无私、无鬼”的官员来说,是不怕这样的制度的。害怕这样的制度,就必定是“有私、有鬼”。这也进一步证明,财产公开对规范官员行为、防止腐败是何等的重要与紧迫。

  关键在于,官员财产公开从民间呼吁到相关职能部门重视,从少数地方试点到中央提出明确要求,到现在为止,似乎没有一个地方拿出像样的办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更多的是雷声大、雨点小,前期轰轰烈烈,后期销声匿迹,没有产生公众期待出现的结果。

  也许,我们不能怪罪于那些旨在寻找突破口的部门和地方,他们的初衷、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也是想顺应民意,将这项工作抓出成效的。但是,这项工作推进的难度确实太大、太不容易。因为,凡是抵制该项政策推行的,往往都是掌握实权的,也是最有可能进行权钱交易、权房交易的。让他们革自己的命、翻自己的底、将自己的军,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

  这就需要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大力度的改革与转型,在顶层进行有效设计与布局。

  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执政之日起,就立志与这样的行为作斗争,不仅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规范和要求,也在如何预防与消除腐败、查处各种腐败案件方面,做出了许多新的姿态、拿出许多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思路与目标走下去,并在财产申报、信息公开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那么,困扰中国前进与发展的腐败问题,将极有可能从现在开始,得到有效解决与规整。

  眼下急需做的是,除了在信息公开、财产公开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之外,还应当辅之以对急抛个人房产、急提外汇等“举报信”,迅速进行调查,并依据官员个人财产情况,作出是否合法的准确诊断。只有这样,那些企图通过急抛房产、急提外汇的官员,才会真正露出工马脚,并将不当之财、不当之产“交回”到国家和人民手中,让国家和人民财产不至于落到非法者、腐败者手中。

  信息公开、财产公开,可以说是真正的达摩之剑。这把剑能否发挥威力,需要上下齐心,共同作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