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住房信息公开一项工作,就让如此众多的官员紧急抛售房产,且不敢公开抛售,而是利用各种关系私下转让、暗自操作,甚至可以在价格上作出让步,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我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作“心中有鬼”。不然,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地转让住房,或者接受住房信息公开呢?
众所周知,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个人住房问题,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房叔、房婶、房哥、房嫂、房姐、房妹等,而一旦有这样的新名词出台,少则几套,多则十多套、数十套。不仅如此,还与户口这个在中国被称作计划经济堡垒的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
个人住房能够成为如此敏感的话题,并成为纪检监察部门反腐工作的重点,自然与近年来住房成为最重要的投资产品有关。因为,如果住房仅仅具有居住功能,就不可能如此敏感,如此受人关注。
就算成为投资产品,如果一切都合法合规,也应该不存在任何问题。关键是,投资的背后,隐藏着太多的腐败和违法乱纪,隐藏着太多的权力寻租和权房交易。这其中,不仅有直接的权房交易,还有间接有权房交易,不仅有现权交易,还有期权交易,不仅有官员本人的直接交易,还有官员亲属的间接交易。所有交易,都是党纪国法明令禁止的,也是可以依据党纪国法进行追究的。
问题是,对这样的交易行为,如何才能有效遏制并得到责任追究,指望官员个人“自觉”,是根本做不到的。而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律,依靠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监督手段。
从个人住房信息公开让大批官员急抛住房的情况来看,信息公开透明,看来已是目前最具杀伤力和冲击力的手段之一了。因为,对“无私、无鬼”的官员来说,是不怕这样的制度的。害怕这样的制度,就必定是“有私、有鬼”。这也进一步证明,财产公开对规范官员行为、防止腐败是何等的重要与紧迫。
关键在于,官员财产公开从民间呼吁到相关职能部门重视,从少数地方试点到中央提出明确要求,到现在为止,似乎没有一个地方拿出像样的办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更多的是雷声大、雨点小,前期轰轰烈烈,后期销声匿迹,没有产生公众期待出现的结果。
也许,我们不能怪罪于那些旨在寻找突破口的部门和地方,他们的初衷、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也是想顺应民意,将这项工作抓出成效的。但是,这项工作推进的难度确实太大、太不容易。因为,凡是抵制该项政策推行的,往往都是掌握实权的,也是最有可能进行权钱交易、权房交易的。让他们革自己的命、翻自己的底、将自己的军,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
这就需要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大力度的改革与转型,在顶层进行有效设计与布局。
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执政之日起,就立志与这样的行为作斗争,不仅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规范和要求,也在如何预防与消除腐败、查处各种腐败案件方面,做出了许多新的姿态、拿出许多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思路与目标走下去,并在财产申报、信息公开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那么,困扰中国前进与发展的腐败问题,将极有可能从现在开始,得到有效解决与规整。
眼下急需做的是,除了在信息公开、财产公开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之外,还应当辅之以对急抛个人房产、急提外汇等“举报信”,迅速进行调查,并依据官员个人财产情况,作出是否合法的准确诊断。只有这样,那些企图通过急抛房产、急提外汇的官员,才会真正露出工马脚,并将不当之财、不当之产“交回”到国家和人民手中,让国家和人民财产不至于落到非法者、腐败者手中。
信息公开、财产公开,可以说是真正的达摩之剑。这把剑能否发挥威力,需要上下齐心,共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