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和健康寿命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北京市人口老龄化正以迅猛的速度推进。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46.0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5%,65岁以上人口为170.8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7%。10年间, 65岁及以上的人口增加了56.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4.1%,增幅高于同期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0.3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北京在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呈现出六大特征:
一是老年人口中中、高龄老年人口增速较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在北京人口总体老龄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结构也呈现出新的变化。随着北京市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逐步下降,人均预期寿命随之提高。“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中,中龄老人(70-79岁)占全部老年人口的36.19%,比2000年增加了5.9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为5.64%;高龄老人(80岁以上)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2.28%,比2000年增加了4.4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为8.56%,快于同期老年人口3.76%的年均增长率。
二是农村老龄化率和老年抚养比高于城镇。农村老龄化率和老年抚养比分别为9.71%和11.96%,分别高于城镇1.16个百分点和1.6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向城镇迁移和流动,如此以来,大量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将日益弱化,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等问题更应引起重视。
三是城市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离退休金和养老金,农村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城市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离退休金和养老金,占82.74%;11.81%的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2.75%和1.56%的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分别是劳动收入和最低生活保障金。与城市相比,农村老年人口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52.74%;17.03%的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劳动收入;14.87%和13.22%的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分别是离退休金、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
四是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城乡差异明显。与“五普”数据相比,北京老年人口中的文盲率大幅下降,从2000年的25.67%下降到2010年的11.07%。受过大专及以上的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有所上升,从2000年的13.65%上升2010年18.80%。城镇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高于农村,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口(98.95%)主要分布在城市。
五是老年人口婚姻状况稳定,健康状况较好。与“五普”数据相比,老年人口婚姻状况比较稳定,有配偶的比例略有提高,为76.42%。丧偶比例从2000年的23.42%下降到21.66%。男性老年人口有配偶的比例为53.29%,高于女性6.58个百分点;女性老年人丧偶的比例为74.10%,高于男性48.2个百分点,这与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有较大关系。“六普”数据显示,82.75%的老年人口身体状况为健康或基本健康,只有4.43%的老年人口生活不能自理。城镇老年人口身体状况要好于农村,城镇84.61%的老人身体状况为健康或基本健康,高于农村11.61个百分点。
六是纯老年户的比例大幅增加。由于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纯老年户的数量大幅增加,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趋势加剧。与“五普”数据相比,纯老年户的比例从2000年的26.87%上升到2010年的35.9%,增幅较大。其中,单身老人户增加了11.5万户,两个老人的户增加了15.95万户,增幅均达85%以上。
人口老龄化工作具有战略性、综合性、社会性、长期性等特征,是北京当前和今后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必须坚持“党政主导、社会组织、全民参与”的工作方针,综合组织全社会的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的领导管理、保障服务的完整体系,构建齐抓共管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