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西瓜地图\",不应是权宜之计
时间:2012-05-29 09:41:30  来源:东方网   作者:怡然  
    这几天,“西瓜地图”成了新闻热词。西瓜上市旺季来临,济南市城管局召集恳谈会,邀请瓜农和市民代表、基层执法队员代表等几十人一起商议,确定了2012年的“西瓜地图”,在全市设置西瓜临时销售点518处。这项便民举措在济南已实行三个年头,2010年设置西瓜临时销售点425处,2011年设置491处,今年又有扩容。与此同时,合肥、郑州等大城市也推出或准备推出“西瓜地图”。瓜农按图设摊,市民按图索瓜,原先的卖瓜乱象得以整饬规范,交通和市容环境的秩序得到保障,皆大欢喜。

  这是城管部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向社会释放善意、展示亲民性的实际举动。无论如何这是一种进步。多年来,各地城管给人的印象普遍不佳,在市民中尤其是小摊贩中的口碑不良,城管执法过程中矛盾、冲突乃至流血事件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人员伤亡的惨剧。其实,城管的正业应该与人民群众的心愿一致,即确保城市的规范有序,整洁卫生,但由于陈旧滞后的城管理念,刻板无情的执法方式,往往将双方对立起来,矛盾不时激化,城管人员感觉受气憋屈,摊贩们为生计被迫抗争,市民们则处于两难境地:既贪图采购就近便利,又不愿听任环境噪杂混乱。“西瓜地图”抓到了一个可能中和平衡各方诉求的关节点,既满足市民和瓜农的需求,又维护了市容环境,履职与服务两全,执法与亲民兼得。堪称一个明智的城管新招。

  不过,每年制作一张“西瓜地图”,毕竟是权宜之计,而且,做了“西瓜地图”,还要不要做“蔬菜地图”、“早点地图”、“草莓地图”、“番薯地图”、“零售报刊地图”……?除了“地图”之外,城市管理的“智库”中是否还有其他新规妙招?

  说到底,我们的城市管理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理念和思维,才是最实质的问题。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城市管理的最佳状态无非就是“整齐划一”、“清洁如新”,城管执法所追求的目标似乎也就是城市里的“井然有序”,“赏心悦目”,没有任何“乱象”,没有任何“路障”。基于这样的观念,许多地方动辄就要“整顿环境”,看着“不入眼“的东西一概要清除。比如在郑州,关于城市报刊亭的问题,这些年没少折腾。2002年“改造”,2008年“升级改造”,2011年年底,全新邮政报刊亭亮相,被称为“提升城市形象的标志之一”。孰料仅仅过了几个月,今年4月突然又宣布要全部拆除“退路入店”。而前几年,无锡也曾以“整治市容”为由,拆除了1000多个报刊亭;南京也为了“市容”拆除市内的报刊亭。这不仅导致市民买报困难重重,也让以卖报刊为生的市民饭碗难保。因此,思想不解放,观念不转变,城管必然陷入窘境、困境、险境。

  事实上,城市的本质是一切为了人,是让居民的生活更美好。任何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服务于人,为人的安居乐业创造和提供条件,其中人的温饱是生活的底线,无论如何应该得到保障。小商小贩,正是属于这样需要保障的一族。还有什么比基本的民生更重要的呢?何况,保民生与城市管理绝非截然对立,矛盾完全可以调和。

  比如,去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看看,那里的流动摊贩几乎就是城市的一景。看到纽约街头诸多生意红火的热狗摊位,看到华盛顿国家商业部大楼门前的一溜儿贩卖服饰用品和服装的“车摊”,每每很是慨叹,这不就是城管“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么?

  “以人为本”无疑应该是城管“智库”的灵魂与核心。因而,但愿“西瓜地图”推而广之,不仅仅是一时一地,不仅仅是买卖西瓜,也不再成为新闻热词。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