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楼市调控进入生死博弈期
时间:2012-05-21 16:04:37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郭文婧 

       进入2012年夏季,关于楼市的新闻格外惹眼,调控政策的走向格外引人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当前已经进入楼市调控的生死博弈期,博弈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形态,是继续“涨价—调控—降价—刺激—涨价”的老循环,还是步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之路?

揪动人心的博弈新闻频频出现

    5月2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4月份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显示,4月份中国百个城市的住宅均价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出现了下降。这已经是2011年10月宣告终结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之后,全国房价环比连续7个月下跌了。

    房价下跌,带来的连锁反应,其一是绿城、华门、裕兴、实德等房地产公司陷入了“破产传闻”,4月11日,杭州金星房产因资金链断裂而申请破产;4月20日,杭州锦绣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而更有数据统计显示,光是北京、武汉、四川等三地,已有上千家房企从楼市“消失”。

    其二,房子不好买,地价上不去,今年以来土地市场继续呈现成交冷清态势,主要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减少47.5%,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吃紧,各省区市陆续公布的今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数据显示,非税收入已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主力军,对部分省份的增收贡献率达七成。于是政府坐不住了,5月9日的新闻报道,江苏扬州开始实行“政府奖励个人购买成品住房”的政策,刺激“刚需”的呼声越来越多。

    其三,房价持续下跌,地产商的主动降价,已经买房的人也坐不住了,横幅、静坐、摆放花圈,赔钱、退房、阻止降价,情绪激动的购房者,一片狼藉的售楼处,杭州、宁波接连上演“房闹”事件,引起全国关注。

    其四,“刚需”继续稳坐钓鱼台,不愿出手,虽然部分城市房屋成交量呈现增加的现象,但反弹似乎出现了“中止”的迹象,5月6日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40个重点城市中,有七成城市商品房的成交量环比下降,成都、重庆、深圳、杭州等城市降幅在30%以上,舟山同比降幅最大,达83.71%。

    其五,作为房地产公司融资主要对象的银行,也左右摇摆,一时间部分银行首贷利率出现松动,推出9折、8.5折、8折等不同程度的优惠,但也有部分银行又叫停了首贷的折扣优惠;绝大多数银行依然坚持对首套房贷首付必须三成以上,但部分银行却将首套房贷首付比例涨至4成。

现行调控政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博弈会导致调控政策出现微调,甚至是大幅度变化吗?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现行调控政策恐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现行调控政策是否会转向?要取决于房价是否回到了合理价位。温家宝总理多次表示:“对于房地产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决不可有丝毫动摇,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2011年1月发布的“新国八条”给出的依据,一是“各地的经济发展目标”,二是“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虽然2012年一季报的136家上市房企合计负债14288.6亿元,再创新高,但银监会也已经多次表示,我国银行业可承受房价下跌40%。联合国人居中心研究的结论是,合理房价收入比应为 3~6, 即住房价格应相当于每户居民3~6 年的平均收入,而我国目前房价收入比普遍在10以上,高的城市甚至达到了20,当前楼市调控显然还没有到位。

    由于还有“各地的经济发展目标”的依据,期待房价下跌50%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房地产行业依然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行业的情况事关数十个行业的情况。如果房价真的下跌50%,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就远不是50%了。目前,房价指数是在缓慢下行,全国平均的跌幅连20%都不到。专家预测,如果各地都是严格的执行现有的调控政策,9月份可能真正的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跌,房价拐点才会真正到来。恐怕到那个时候,中央才会开始着手防止房价一直“跌跌不休”的担忧。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指出,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

    从大的经济环境来看,担心房地产业可能出现的巨大变局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并不是那么强烈,虽然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2011年11月份跌破50%,但很快就转正了,2011年12月到今年4月,PMI一直呈现上涨的趋势,已经从去年11月的49%升到今年4月的53.3%。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优化结构、扩大内需、产业升级、关注民生、自主创新和低碳发展”的主旋律之下,这一轮房地产调控的目标不会轻易放松,前期调控成果不会前功尽弃。

调控政策未来将走向制度建设

    如果说这一轮楼市调控的短期目标是着眼于房价,那么,3月22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2012改革重点一文中明确说的是“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未来的政策走向将是着眼于制度的建设,以引导企业理性投资,百姓理性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5月9日明确表示“政府调控的目的,是想让市场持续、稳定、活跃。”同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称:“今年将继续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并进一步研究制定房产保有、交易环节的税收改革方案”。

    当然,在中央坚持一刀切的调控政策执行这么长时间之后,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差异性已经出现,在保持总体调控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地方以保护“刚需”为目的的“差异性调整”政策估计也是允许的,比如在首套首付的比例和贷款利率上做一些调整,或者对限制外地居民在本地购买商品房的政策进行微调,或者对限购政策中的具体年限、范围、力度等进行有针对性调整等等,但主动权和尺度主要取决于各个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

    目前,对房地产市场性质的认识,已经基本有了共识,房地产市场既不是一个纯粹的实物资产市场,还不是一个典型的金融市场,而是两者兼而有之,房地产的制度建设既要遵循供求规律,又要遵循风险投资收益规律,会兼顾投资性购买的需要与消费性需求的满足。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分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得已经很明确了,“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针对的是投资者,高端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不可避免;“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针对的是“刚需”,解决的途径主要还是市场化;“要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针对的是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以保障为主。

    在未来的制度建设上,值得关注的问题,首推现行土地供应制度的改革,因为它是影响房价的根本因素。对此,国土资源部在2010年已经明确表示“将修改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大的原则是三个“差别化”,即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住宅用地出让要实行差别化政策;工业用地和房地产用地出让要实行差别化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和房价上涨不快的城市也要差别化对待。北京、上海也相继试验了“限价出让”的方式,不同的是,一个是限房价,一个限地价。实际上,土地供应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加大土地供应,在城市土地有限的情况下,2011年底,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留下了土地供应很大的想象空间。

    至于其它的改革措施,预期是比较明显的。比如,解决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的加快,房产税的推进已经不可避免的了,另外,改革中央地方“分税制”的呼声也得到了中央一定程度上的回应。又比如,商品房预售的制度,过去人们担心会令楼价上涨,如今又将其归结为“房闹”的根源,在楼市调控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房价缓慢下跌的背景下,是否会取消,虽然下结论尚早,但广西率先取消了商品房预售制度并没有被叫停,至少可以说中央已经默许给了地方决策的权限。但无论如何,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会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制度建设的主流,限购、限贷、限价等行政色彩鲜明的调控措施,终将逐步退出,我国房地产市场将逐步由一个“政策市场”变成“制度市场”、“法律市场”,真正成为遵循经济规律的健康市场,是值得期待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