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则新闻催人黯然。倘若说下水道彰显着一座城市的良心,那么报刊亭就是一座城市文化的唱诗班,读报正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倡导与传播,清理报刊亭就是对城市文明的无声抹去——郑州市相关职能部门何以至此?更大的疑问或许还在于:既然刚改造不久,为何又匆忙加以清理,这种太过于急切与不合常理的举动,是否既忽略了行政的沉没成本,也没有去真正考虑过那些可能遭遇实际损失的报刊亭经营户?
那些“统一清理”的决策是否有着足够的善意,至此一切已经不起推敲。不过,较之于公共治理者,“先改造再拆除”无疑是最优化的,因为它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府治理的短期目标,收获了全部的行政预期:数年前到去年底,郑州报刊亭之所以要改造,服膺的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政绩目标,而近期又之所以要拆除,指向的仍是城市治理的便利。退路进店,还路于民——在看似矛盾与不可接受的决策中,隐含的其实是相同的“政府经济人”本质,勿论其他,一切只以行政目的的达成为最终目标。
显而言之,“先改造再拆除”是一种只追求“表象完美”的治理思维。这种治理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以权力审慎使用、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行政边界和目标,只从政府单一收益的向度来考量。最终,治理虽然有了短期的表象非常完美的结果,但治理决策往往不具有延续性,也无法衍生深度的治理效力。而城市管理者习惯于“表象完美”的治理思维。在郑州报刊亭的一改造与一拆除之间,不管这种“折腾”是否具有社会认可度,不同的管理者和职能部门也都顺利完成了政绩目标,至于以后的治理遗留问题,因为缺失更长时期的追责制,都与他们无关了。
所以,郑州报刊亭清理行动的真问题在于:它只是一种治理幻觉。城市治理者应怎样对待“即便是占道”的报刊亭问题?无论如何,清理与将它们赶进超市、商场都不是解决之道,因为它会迅疾附生出更多社会问题。
公共治理必须要有远离“完美表象”的自觉。一个理性的公共部门应该力避“完美表象式治理”的诱惑,其纠偏办法,就应是奉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行政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州报刊亭拆除行动有必要暂缓,并对此进行重新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