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华西都市报:报刊亭清理运动,应远离\"完美表象\"的思维
时间:2012-04-25 11:13:21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王聃 
    报刊亭拆除的旋风集结在郑州的上空,刚于数月前完成改造,郑州当地的报刊亭又迎来一次新的清理行动。据报道:郑州市区421个报刊亭将很快被拆除。郑州市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清理书报亭的目的是退路进店,还路于民。可从2008年开始,报刊亭治理就一直是该市为提升城市形象、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的一部分。到去年底,郑州市政府完成了该市绝大部分报刊亭升级改造的安排,这些新的报刊亭均为统一设计。

  这样一则新闻催人黯然。倘若说下水道彰显着一座城市的良心,那么报刊亭就是一座城市文化的唱诗班,读报正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倡导与传播,清理报刊亭就是对城市文明的无声抹去——郑州市相关职能部门何以至此?更大的疑问或许还在于:既然刚改造不久,为何又匆忙加以清理,这种太过于急切与不合常理的举动,是否既忽略了行政的沉没成本,也没有去真正考虑过那些可能遭遇实际损失的报刊亭经营户?

  那些“统一清理”的决策是否有着足够的善意,至此一切已经不起推敲。不过,较之于公共治理者,“先改造再拆除”无疑是最优化的,因为它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府治理的短期目标,收获了全部的行政预期:数年前到去年底,郑州报刊亭之所以要改造,服膺的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政绩目标,而近期又之所以要拆除,指向的仍是城市治理的便利。退路进店,还路于民——在看似矛盾与不可接受的决策中,隐含的其实是相同的“政府经济人”本质,勿论其他,一切只以行政目的的达成为最终目标。

  显而言之,“先改造再拆除”是一种只追求“表象完美”的治理思维。这种治理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以权力审慎使用、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行政边界和目标,只从政府单一收益的向度来考量。最终,治理虽然有了短期的表象非常完美的结果,但治理决策往往不具有延续性,也无法衍生深度的治理效力。而城市管理者习惯于“表象完美”的治理思维。在郑州报刊亭的一改造与一拆除之间,不管这种“折腾”是否具有社会认可度,不同的管理者和职能部门也都顺利完成了政绩目标,至于以后的治理遗留问题,因为缺失更长时期的追责制,都与他们无关了。

  所以,郑州报刊亭清理行动的真问题在于:它只是一种治理幻觉。城市治理者应怎样对待“即便是占道”的报刊亭问题?无论如何,清理与将它们赶进超市、商场都不是解决之道,因为它会迅疾附生出更多社会问题。

  公共治理必须要有远离“完美表象”的自觉。一个理性的公共部门应该力避“完美表象式治理”的诱惑,其纠偏办法,就应是奉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行政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州报刊亭拆除行动有必要暂缓,并对此进行重新思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