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青岛植树风波凸显“开门决策”之必要
时间:2012-04-20 10:07:08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苏振华 

    不久前,青岛市投资40亿元的“植树增绿”工程遭到了市民的质疑。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城市园林局日前在政府网站对此发表公开回应,称“由于植树增绿工作季节性强、时间紧、工作量大,我们忽视了前期的宣传和沟通工作,对市民和网友提出的问题回应不够及时,引起市民和网友的不满,对此深表歉意”,同时反思了市政工作中的若干不足。

    这一工程的出发点,是青岛方面计划在2014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而市民的批评意见集中在如下几点:花费巨大的造林工程,为何未公开征求意见或召开听证会?铲掉草坪改种树、在海边种树是否会破坏既有景观?海边种树算不算形象工程?

    市民的反应或许青岛方面始料未及。一般来说,种树总是好事,在植树造林这一块,我国不少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欠账,种树通常是符合市民的意愿的,为何在青岛却遇到了阻力?

    目前,引发市民质疑的直接原因是两点,一是“种多少”,二是“怎么种”。

    政府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是好事,但到底花多少钱合适呢?政府心中有一本账,而市民心中也会有一本账。财政资金是有限的,需要政府花钱的地方很多,比如教育、社保、交通等领域,都需要政府投入资金来改善服务。有限的资金怎么花,就有必要盘算一下资金的有效配置问题。市民们现在很清楚,他们是纳税人,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与之息息相关,所以大家当然会注意市政支出的去向和数额。去年青岛地方财政收入为566亿元,“植树增绿”工程占到了青岛财政收入的7.2%,投入的资金是不是太多了?若以某类行为是“好事”而无节制地花钱,并不符合财政资金有效配置原则,市民的这一质疑是有道理的。

    在“怎么种”的问题上,有市民提出,树的间距为一米至两米,是不是太密了?大面积地种树,还会对市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在海边种上树后,会不会对海景造成影响?树种得离居民楼太近,会不会影响低楼层居民的采光?在这类问题上,市民显然是要发出自己声音的。

    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政府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应该广泛地听取民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形下,采取有效的措施让民众能够参与决策,这越来越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而在这一事件中,青岛的有关部门显然考虑不足。

    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是,民众的意愿日益趋于多元化,同时政府要负担的公共服务也越来越多。民众多元化的需求与政府多元化的供给之间,往往会产生不合拍的情况。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实施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机制。

    一般来说,在处理大量的政府日常行政性事务时,以法律和行政规范为行事依据会比较有效。当政府的政策对某些特定群体会造成直接影响时,如劳资纠纷、拆迁补偿等,应赋予这些群体的合法代表以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利益方之间的博弈来形成共识;当某个领域需依赖专业知识才能有效应对时(比如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专家决策制就会得到广泛的认同;当某个领域的事务处理需要很大的灵活性,但该领域却不容易形成专家的权威观点和清晰的利益关涉方时,让民众广泛参与决策会比较有效。

    从青岛的种树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政府采取的是行政单方面决策制和专家决策方式。但是,根据前面所述的原则,种树这一行为,更适合公众参与决策方式。另外,比较关键的一点是,涉及到数十亿元资金的投入,在预算环节上,应该注意听取市民的意见,如此方可在事前消弭市民对资金投入量的疑问。

    在信息高度开放的时代,民众对政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民众的参与要求,政府应该学会广泛听取意见,开门决策,积极正面地回应民众的诉求。青岛市对民众意见的回应,有可圈可点之处:迅速回应了市民的意见,对市民表达了歉意,表示将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市民监督——只要政府能真正把这些举动落实好,一个良性互动的治理机制就不难建立起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