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慈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我国小城镇建设可探索农业城镇模式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非常荣幸参加“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
刚才金德钧主任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讲到了城市化委员会这一年来非常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和成果,表示祝贺!我今天想就着“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的几个主题说一点我个人的看法,只能算是发言,不是什么组织报告,请大家指教。
我今天只想讲一个问题,小城镇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小城镇作为城市化发展战略来讲,是城市化发展方面的一项重要战略,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特别是我们中国的城市化,或者是城镇化。
第一,我国城市化率,大概今年达到了43.9%,或者说44%左右。说明了今天在我们中国还有56%的农业人口存在,大的概率来讲,城镇人口占了40%,农业人口还占了60%,人口的总量农村人口大致上还有8亿左右,而这个8亿相当于美国全国人口的1.7倍,美国全国人口是3亿,我们农民还有8亿,这个量是很大的。在世界深除了印度之外,我们中国农民的数量仍然是非常大的。我们中国今天存在一定的贫困的人口,贫困的地区,大部分是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在中国所谓“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多年来始终是我们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心里头一个最大的问题,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二,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向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每年我们有这不很精确的统计数字,大致来讲每年一亿人左右流向大城市,每年其中有一小部分是留在了城市,而大部分是到了年终又回到了农村,第二年初又再流向城市,是流动性的,大概数字有1亿左右。而它的流向,绝大部分是流向大城市的,或者说是成为城市人口主要的后备,成为中国这几年来城市化的主力军。为什么我们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每年平均要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其中人口方面的主力军是农村流向大城市的人口,大致上就是这样的情况。
第三,近年来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人口增长一般快于中小城市,城市化发展比较快。那么,我们中国现在的大城市,甚至包括所谓“巨型城市”,这个在世界范围内,在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多“巨型城市”,发展中国家也有。而我们中国今天的“巨型城市”也已经存在,而且不断地增长、增加。这个现象应该说还是一个好的现象,一个国家的“巨型城市”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比较集中的体现,我们中国今后要在世界上崛起,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是要靠这些“巨型城市”。但是,我觉得还应该看到小城镇,笼统讲小城镇,仍然是一个国家,特别是我们中国整个城镇体系的基础还是在小城镇。所以,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巨型城市”的发展,而小城镇、小城市萎缩的话,这样的城镇体系是不可持久的,不是可持续的。
我们中国现在的小城镇,我只能笼统讲小城镇,应该包括这样几部分。建制的城镇,现在大致有2万来个,不是很精确的数字,还有2万多个乡镇,这两个加起来5万不到,4万多,另外,还有村庄大约300多万个,这组数字是构成了我们最基层的城镇体系,它的高端是特大的城市、巨型的城市,而它的基础和基底是这些小城镇,包括村。所以,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大城市、“巨型城市”的发达,而没有小城镇的发展和支撑,这样一种城镇体系,或者这样一种城市化我觉得恐怕应该算是畸形的,不是健康可持续的。
第四点,小城镇的职能非常多样,职能加形态是多样的,我们中国也是这样。我们的小城镇可以以加工业为主,也可以以一些商贸为主,有的是以风景旅游为主,也有的是休闲娱乐为主,特别现在大城市周围的所谓“农家乐”发展很快。这是为城市中休闲娱乐服务的小城镇,也有以交通运输为主的等等,还有其它,非常多样。这些都因小城镇本身的资源、条件而异。
第五点,趁第二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召开之际,提出一个也许是新的概念,“农业城镇”的东西,听来有点奇怪。自古以来,包括世界各国,城镇不跟农业联系,城镇似乎就跟工业联系,可是我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新的概念?或者说我设想“农业城镇”的特点是什么?我初步考虑有这样几点:
1.这种城镇是发展在农业地区,而我们中国的农业地区地域是非常广大的。
2.是以农业和农业的产业链作为它的主要的职能。比如说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的生产,包括农产品的加工,或者它的初加工,甚至于也可以做到精加工。包括农产品的运输,实际上也是物流、销售等等,其实都是农产品的产业链的下游。其实还有上游,农业生产的上游,我这里不详细阐述了。农业,让我们用老的观念,我们中国传统的农业,小农经济,小农式的生产,用比较落后的生产工具仅仅是农业,农民加几头水牛就可以搞农业了。作为一种产业和产业链来考虑的话,它是一个非常长的产业链,一点不亚于某些加工工业。
3.是由农民来投资、融资或者用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开发建设。为什么我们这样想?我是得到一些启示的。这样一种所谓“农民的城市”,中国已经有了。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在浙江温州地区出现的,号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农民城”叫龙岗,龙岗就本来不是一个城市,甚至于那个地方不是一个很小的集镇。后来,是农民通过自己的力量建设了一个叫“龙岗城”。这个龙岗城几十年来差不多到现在,还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为农民有这种需要,所以,他也解放了思想,本来这个城镇是由于农业发展的,没有工业,没有工业项目,怎么可以成为一个城镇呢?本身就是一个解放思想的接轨。
这个“龙岗城”对我个人很有启发,我去了两次,不过后来没有跟踪地进行一些研究,也没有去很好研究它发展的一些机制方面的问题。可是,它是存在,而且有所发展,而且在中国不仅只有一个“农民城”像龙岗,还有一些。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不举例子了。
它的好处我认为首先是可以吸纳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避免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大量地流向大城市,不然大城市有一些需求和容纳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我们中国的城镇化,今后仍然继续像以前若干年一样,大部分农民就去大城市,唯一这样一种路径来实现我们的城市化,我认为问题很多。
4.这样的城市可以由农民用自己的力量开发建设,以至于用农民自己的一些方式来进行管理。只不过是可能在中国的城市名片里没有它,似乎不被看作是正规的城市,实实在在是一种城镇,而且可以有所发展。甚至于在某些管理上、制度上有所创新,甚至于可以用更加比较民主的自治的方式进行城市的管理,起码做一些尝试是可以的。
这样一种“农业城镇”有如下特色:
1.地方特色。要比较地方化,甚至于乡土化,不同于我们现在的大中城市。甚至于在房屋建筑上可以就地取材,少用大城市所使用的一些建筑材料,是可以做得到的。
2.尺度。这是我们城市规划里的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我想应该保持小的尺度,小城镇的尺度,避免我们现在有一些小城镇追求大城市的尺度。虽然它本身规模小,可是总是要建得像大城市一样;或者说小人穿大人的衣服。小城镇可以保持比较小的尺度,包括建筑以低层多层为主,更多一点地方的色彩,更多一点乡土的气息。
最后,我特别想引用最近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汶川地震以后北川新城的规划设计。因为这个规划设计是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做,温总理亲自到现场,接见了我们院的规划组,讲了几点意见。我只想引用一点,他说:“你们将来建的北川新城,这是一个小城镇,应该体现繁荣、宜居、和谐”。三点对我有所设想的“农业城镇”是完全适用的。
1.繁荣。繁荣不是灯红酒绿,而是充分地就业,小城镇里住的居民人人有工作做,人人有收入,有钱可赚。
2.宜居。我不多解释了,大家都清楚。
3.和谐。农村地区建小城镇,规模比较小,不打乱原来农村社区的结构。
可能更容易做到比较社会和谐,再加上很好的管理的话。这是一个设想,关于叫“农业城镇”,无非是想突出应该是在农业地区根据条件去发展一些我上面所设想的这一些“农业城镇”,它可能更贴近农民,更贴近农村,更有利于吸引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这样一些小城镇里去,而避免大城市的继续,不断地扩大。
也许是有利的,关于“农业城镇”我在2004年,在国家中长期科研规划战略研究的时候,在城镇化的专题,我是那个专题的副组长,我当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农业城镇”的概念,而且放在研究报告里面,这个研究报告再请我们广大专家论证的时候,很多专家好像表示很同意、很赞赏这样一种设想,可惜从2004年以后到现在,我没有做过跟踪的研究,而且好像农业也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大家眼睛都向着大城市,都看着大城市。当然,大城市很重要,应该关注,而眼睛对于农村地区,对这种“农业城镇”,甚至对小城镇重视不够。
这次委员会拿出小城镇和农村的城市化问题做为主题之一觉得非常自豪。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