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喻业峰报道)3月23—24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中国城市化研究院(筹)主办,《城市化》杂志、城市化网承办,由创艺园文旅集团支持的以建筑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期城市化“茶话”活动在深圳举行。
会议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就建筑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目前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了热烈研讨和观点交锋。中华两岸和平发展促进会主席、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赖文鑫认为,对建筑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而言,《意见》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必将对我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创艺园文旅集团总裁钟新球在致词时说:“建筑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建筑本身是历史,对推动旅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像乌镇、西塘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建筑本身的力量,或者说建筑本身的文化来吸引着人流量,对当地经济发展、旅游产业是十分有益。同时,旅游也会让建筑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深圳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中国商旅地产研究院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杨曾兵认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是现阶段城市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决定的,《意见》的出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认为,过去城市发展贪图大规模建设已经出现了弊端,导致城乡发展悬殊,现在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更多的需要向人文方面转换,坚持以人为核心。而且,城市规划也不该仅仅是建筑物的规划,而应该加入多专业或更综合的部门联合推动。他十分认同“城市规划应‘一张蓝图干到底’”,但他认为这张蓝图必须具备以人民幸福指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高水准的蓝图。
中国旅游设计院执行院长郑建平认为未来的城市应该是集旅游休闲、产业经济为一体的消费型城市,并介绍了以长沙为主体的一种“产、城、融合的规划果核模式”。他强调,旅游的使命就是制造稀缺、制造流行,旅游产业实际有独特的精神属性,这种独特的精神属性就是建筑所蕴含的文化,而这种文化使城市有了体温、有了特色,也是设计师所应该遵循的使命。
深圳市多彩旅游策划顾问公司周志辉认为,建筑功能如何在主体旅游中体现是建筑文化与旅游产业中最核心的部分,城市建筑规范有标准比较好,但是旅游更多地强调文化的观赏、文化性消费,文化是没有标准的。他表示,建筑的标准化建筑文化的体验和娱乐的消费是不匹配的,文化如果按照一个强制性的标准去做的时候,就没有实质意义,在做旅游建筑过程中要发现自己特点,根据特殊情况制定特色的文化建筑才是激活旅游产业的先前一步。
深圳市雅克兰德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媛以福建青山湾地区惠女文化传承为例,阐述了青山湾及近海生物系统,以及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系统破坏,导致海岸生物、沙滩等退化对惠女文化传承的不良影响。通过厦门集美大学规划公众参与案例,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论述了建筑与城市和人的关系。强调大学的规划建设应突破以往“围墙学校”的固化思维,倡导开放办学,尊重自然和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
中创科技副总经理、深圳点色文化数字科技公司总经理夏妍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建筑文化是承载着生活功能和精神享受最集中的场地,建筑文化里面有各种文化要素如花、鸟、虫、鱼等,所有的建筑都有一种文化背景在内。她认为建筑应该把人们的生活体验与信息化技术和文化内涵有机地融合,必将给人们带来快乐的生活享受。
中国小城镇建设联盟主席冯劲龙以“小城镇,大天下”系列项目为例,介绍了新型小城镇发展的三种模式,即“产业+旅游+产业地产”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土地金融+产业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小城镇经营金融模式,民生规划、产业规划等“五规合一”新型城镇规划模式,并表示愿意与大家共同努力建设新型小城镇。
中国商旅地产研究院秘书长张君认为,《意见》总体的出台对未来的城市的发展总体是有利的,但对于想做旅游城市的开发人士来说喜忧参半。对既有建筑采取保护、改造的措施,或者说是以合理的方式进行确权;对待新建建筑,政府需要合理统筹,以整体观念布局城市,把城市当做大的景区打造。他表示不能纯粹靠建筑来打造旅游产业,需要与相应的文化主题相融合。
香港中厦建筑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邱育章认为,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态度和境界,建筑与旅游产业需要拥有三个“全”的概念,即全局统筹、全民共富、全域旅游。
福建鸿泰禾园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小龙、深圳华亿总经理刘兵庆等参与了研讨,茶话会由城市化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