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系列评论之五
小微企业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它们不仅提供大量的就业,而且为经济注入活力。美、日等国的经验表明,许多今天的巨型企业都是从小微企业发展起来的,而在高科技领域,小微企业更是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但是,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一直面临很多困难,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调查表明,我国企业的寿命越来越短,多数企业在三年内倒闭,小微企业的境况更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小微企业主本身的素质较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等等。但是,市场的作用之一就是优胜劣汰,一些小微企业倒闭是正常的事情;另外,小微企业数以万计,单纯靠政府财政支持是行不通的。税收优惠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小微企业的缴税率已经很低,降低它们的税率不会有大的作用。
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是金融体系的改革。我国现行金融体系有两大缺陷。一个是资本市场不发达,沪、深股市上只有不到2000家企业上市,各地除产权交易所之外,基本上不存在正规的资本市场;二是在银行体系内,大银行占主导地位,小型银行的数量很少,而且,银行服务的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即使加上农村信用社和贷款公司,我国的银行数量也不会超过4000家,相比之下,美国有18000多家银行或准银行机构。我国的大银行在各地有很多网点,但是贷款需要省级分行审批,它们的实际作用只是揽储。无论贷款量的大小,银行发放贷款的审批成本几乎是不变的,因此,所有银行都倾向于给大企业贷款,以节省运营成本。如果银行数量多,且大、中、小结构合理,则竞争会让小银行无法得到大企业客户,只能给小企业放贷。在我国,银行数量少,大企业成为各银行追逐的目标,小微企业很难得到贷款。多数调查表明,中小企业得到银行贷款的比例只在10-20%之间,小微企业的境况只会更差。
资本市场的作用是为企业筹集开办资金,而小微企业的失败风险非常高,在多数国家里,它们的开办资金都是靠企业主自己筹集。但是,小微企业的日常运作需要银行的支持。一个年销售额300万元的微型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其流动资金平均也需要50万元左右。在我国,由于市场不规范,货款拖欠是常事,小微企业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低,更容易被拖欠,因而它们需要的流动资金相对而言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小微企业的资金流都绷得很紧,一旦市场发生较大的负面冲击,它们就面临倒闭的风险,2011年下半年温州发生的“跑路”现象就是一个例子。
由于正规金融无法解决融资问题,企业只能到民间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民间市场上的利率是正规市场上的三倍以上,由此可见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程度,也反映了我国企业利润率较高这个事实。这也恰恰构成了我国经济的一个谜团:既然企业利润率如此之高,为什么资金没有留在国内,而是通过国家外汇储备的形式流到国外,购买回报率很低的外国政府债券?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是理解我国金融体系的缺陷。由于投资渠道少,我国的储蓄基本上集中在银行,但是,银行追逐大企业,借贷有限,因而造成高达40%以上的存贷差,那些没有贷出去的资金沉淀为银行在央行的存款,成为我国的净储蓄,最终以外汇储备的形式输出到国外。
可见,缺乏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不仅阻碍这些企业的成长,而且造成我国宏观经济的扭曲。允许更多的小型银行、特别是民间银行进入正规金融体系,是一箭双雕的改革措施。小型银行的风险高,但它们失败之后对社会的影响也小;其它国家的经验表明,只要监管到位,它们的风险可以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