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跨过社会转型的“坎”
时间:2012-01-16 09:29:4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于骞 

    《人民日报》日前刊发评论认为,广东乌坎事件的导火索是农民利益被侵犯,要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很重要的一环是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使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得到依法合理及时解决;乌坎事件再次证明,必须以充分保障村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为核心,扎实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政治建设。

    去年12月20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带领工作组进驻乌坎村,持续三个月的乌坎事件,以柔性、平缓的方式告一段落。据朱明国介绍,乌坎村村民主要反映了村务不公开,村干部涉嫌贪污受贿,卖地不和村民商量,以及土地被征用后没有提供基本社保,导致生活无着落;村民提出的主要诉求是合理的,但基层政府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推脱敷衍,放任不管,以致酿成严重后果。

    妥善处理乌坎事件,为处理类似矛盾纠纷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深入分析乌坎事件的教训,有利于从更广泛、宏观的层面,全面认识转型时期的诸多社会问题,并寻求理性的解决之道。

    省工作组“空降”乌坎村,短短几天就准确找到了矛盾的症结所在,距离村民最近的基层政府,却对村民的合理诉求淡漠忽视、久拖不决,这说明基层政府及有关工作人员,已经陷入矛盾之中难以自拔。从近年来各地发生的类似事件看,基层政府陷入征地拆迁、矿山开采、环境污染等矛盾纠纷中难以自拔,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基层政府直接介入到土地开发、矿山开采等经济活动当中,难以遏制与民争利的冲动,从而使自己的管理和执法行为失去了公正性和公信力;二是基层政府的某些工作人员,与参与土地开发、矿山开采的企业发生不正当交易,甚而出现重大腐败行为。无论是为了维持、巩固与民争利的格局,还是为了掩盖、庇护某些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基层政府都很容易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发生直接的冲突,因而难以超脱于诸多矛盾纠纷之外,难以客观、公正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当一些地方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发生直接的冲突,形成了尖锐对立甚至激烈对抗的局面,出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上级负责”的现实惯性,基层政府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缓解冲突、解决问题,而是要向上级政府证明自己处置得当,无任何过错。一些基层政府习惯于将群众定性为“不明真相”、“被人挑动”,以为贴上这些标签之后,所采取的强硬处置手段就是必要的、合理的。其实,在多数情况下,群众的合理诉求最接近真相,也最能反映真相,有意无意“不明真相”的反而是那些给群众乱贴标签的人。乌坎事件中,村民一度也被贴上类似的标签,但省工作组进驻村里后,村民们对工作组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种地不交税还有补贴,上学不交钱,共产党很好!我们就反对村里卖地不告诉我们。”如朱明国所言,事实证明群众是值得充分信任的,“如果早一点解决这些诉求,用得着闹这么大的事吗?”

    此前《人民日报》刊发的另一篇评论指出,乌坎村村民的诉求点在利益,转折点也在利益,基层政府最初的失误在于,没有正视村民合理的利益诉求,让理性的上访升级为过激的行动;要减少社会矛盾的触点、降低燃点,必须解决好群众利益问题。强调抓住群众的利益诉求点,可谓不易之论??正视群众的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由群众利益诉求产生的矛盾,是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的关键所在。基层政府不应直接参与并强力主导经济活动,而应当“超脱”于地方经济利益,回归到为地方社会和群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职能本位。政府只有居于“超脱”的位置,才能为地方经济活动创造公平、活跃的市场环境,面对各种矛盾和纠纷,政府才能依法依规、客观公正予以解决,才能对腐败行为严惩不贷,而不至于投鼠忌器下不了手。

    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群众的民主、平等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维权意识和能力也不断增强,诉求表达渠道多元,矛盾激化风险增大,因此,应当放弃以往那种封闭的、静态的稳定思维,建立开放的、动态的稳定模式。以追求动态稳定为目标,基层政府不能给群众乱贴标签,忽视、压制群众的合理诉求,而必须承认社会发育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维权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的现实,学会与群众平等对话、积极协商,充分吸纳群众参与地方社会治理,尊重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依法维护群众权益,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

    妥善处理乌坎事件,具有鲜明的标志性意义,“乌坎”是一个不平凡的“坎”,只要稳步跨过这个“坎”,中国社会转型将大有希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