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问诊城市病
倾听您声音
亲爱的读者,请停一停脚步,打量一下您身边的这个城市。您看到了什么?
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就曾痛陈广东城市发展“三大弊病”:建筑洋了,特色没了;城市大了,空间小了;人口多了,交往少了。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气象万千,但总有一些“沉疴”难免渗入了肌理。
我们想让这个或那个城市变得更可爱,想让这个或那个城市里的人们更幸福,那么,我们就要挑出这些已经渗入城市内在肌理的弊病,给出良方。
今天起,羊城晚报开始推出广东两会“把脉城市病”系列,我们的记者深入城市的各个角落,展开调查。今天要讨论的案例就是:为什么城市变大了,我们生活空间似乎更狭窄了呢?专家和代表委员们都各抒己见。
我们也诚挚地邀请每一位读者的参与———把您所知道的、所感受到的“城市病”典型案例向羊城晚报“举报”。
您可以拨打热线电话(020)114/87776887,加QQ/飞信号87776887为好友,也可以发新浪微博@羊城晚报。(薛江华 林洁)
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邓琼 张演钦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看到的是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贵族化”倾向。一些城市热衷于表面繁荣、豪华的发展模式,忽视对百姓的服务功能,大楼越来越高,设施越来越洋,可“蚁族”和“蜗居族”却越来越多,普通百姓感到生活不便、生存空间狭小。
为什么城市变大了,可生活空间却在变小呢?
故事 虚高的城市 逼仄的空间
阴霾笼罩多日的广州终于在上个周末开始放晴,这让家住广州天河区棠下智景花园的徐先生心情大好。上幼儿园的儿子,早就嚷着要去放风筝,可持续多 日阴雨绵绵,这一计划只好一拖再拖。周末的亲子活动,照例安排在距离不远也不近的广东奥体中心,那里有一大块平地,很多家长周末都会带着孩子在那里放风 筝,嬉戏玩耍。
徐先生是一个成功在广州落户的外乡人,他在广州的奋斗故事,很有代表性。1998年,从江西一所普通专科学校毕业后,他就来到了广州,在一家通 讯公司先后卖过BP机、IP卡,后来,BP机被淘汰,他就开始从事手机卡的销售。2003年,他看上了棠下智景花园一套85平米的房子,房价25万。他自 己攒了有十多万,然后向朋友借了10万,把房子买了下来。接下来,结婚生子,按部就班。
现在,他每天都要穿越大半个广州城去上班,朝九晚五。回到家后,他的活动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在电脑前上网,在床上打手机游戏。因为长期缺乏运动,徐先生的体重从毕业时的120斤变成了现在的170斤。
徐先生时常感慨,能活动的地方太有限了。智景花园的住户有两三百户,但楼下却没有太多的活动空间。一楼虽然架空了,但大多数地方都用来停车了, 小区周边的环境又很复杂,这里的住户几乎找不到可以休闲娱乐的场所,徐先生曾经带着儿子在楼下的空地上打过一次羽毛球,后来发现过往的车辆和人都太频繁, 只好作罢。
奥体中心门外有一大块空地,徐先生看到,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到空地上放风筝,于是他也加入了“借地”的队伍。但时间长了,徐先生又生出了些烦恼, 这个好地方活动起来是不错,但也有风险———放风筝的和踩单车的都在同一个场地上,有一次,徐先生就在放风筝的时候被一辆自行车绊倒了,险些与自行车主上 演一场恶战。那件事后,徐先生再去就会格外小心,拿他的话说,几乎又回到了在楼下过道上和儿子打羽毛球时的惊险状态。
调查 同在一城住 生活大不同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羊城晚报记者兵分几路,用一周的时间探访了广州众多社区的活动空间状况。
海珠区的广重社区是一个以单位宿舍为主的老社区,三四年前,现在为社区居民津津乐道的活动广场还是一片荒凉,后来是海珠区政府出资才将这片荒地建成了一个小广场。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真正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活动场地。
同样是单位的宿舍,却各有不同的境遇。位于白云区石井的某单位宿舍,因为建设资金的缺乏,原本规划的六栋楼只建了四栋,剩下的地方就变成了大家 的活动场地。同样幸运的还有越秀区梅花村社区,虽然这里的楼宇很旧,但多年前,越秀区把各个单位的围墙拆除,多出的空地就成了活动的场所。位于越秀区下塘 西路的省司法厅单位宿舍,不仅楼下没有活动的空间,甚至楼宇间的间隔空间都显得可贵。
与之相比,那些规模较大的商业楼盘的业主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
在海珠区下渡路,家住柏蕙小区的邓小姐,每周都要花上几十块钱,去楼下的一间舞蹈教室学习跳舞。与之毗邻的芭提水岸、蓝色康园等社区,都拥有一 些面积不算太大,但勉强可以散步的健身路径。但如果要打球、跑步、跳舞,只能去中大,还有附近的绿翠中学,但学校的很多场馆也是收费的。
在天河区,居民的活动场所也有“贫富分化”。在位于员村四横路的美林海岸社区,业主们的活动场地里配套有滑滑梯、乒乓球台、棋牌,楼下有花园, 在这里,孩子可以嬉戏跑动,老人可以散步、打太极。而与他们一墙之隔的程介村,情况就大不同了———握手楼一栋挨着一栋,士多、小饭馆见缝插针,空地在寸 土寸金的城中村里,成了稀缺资源。
还有那些曾经的绿地,也在慢慢地被高楼占据。天河区海景花园前面原本是个覆盖着绿草的小山坡,几年前被铲平盖起了高楼。跑马地花园旁的一片绿 地,如今也正在大兴土木。还有,家住滨江东路的不少居民向记者表示了担忧:距离他们最近的会展公园,听说已经被广州市政府实行了“规控”,为将来会展中心 扩建备用。“要是公园被拆了,我都不知道可以带孩子去哪里玩!”
专家建议
分解大院
把原本属于小区内部的设施公共化
著名规划师、中山大学博导袁奇峰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大了,空间小了”其实是个城市建设质量的问题。他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 农经济的诅咒”理论:农民工进城需要占用城里的一块土地,在乡村还有一块土地用来耕种,还需要一块用来建房的宅基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两份土地,甚至是 三份土地在支持一个人的城市化。
袁奇峰表示,伴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产生了居住的分异———有产阶级住豪华别墅,占有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普通老百姓只能挤进密密麻麻的高楼,共享有限的活动空间。
截至2000年房改,住房建设多以单位为主体,“企业办社会”———大院式的建设把大量公共空间和设施内部化,城市的公共性反而不断受到侵蚀。 袁奇峰说,旧的大院时代翻过去了,但一个新的大院时代正在来临,很多土地资源被内部化了———众多活动场地和空间成为新兴小区的内部配套,楼房越建越高, 城市变得越来越挤。
袁奇峰认为,香港也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可它却奇迹般地保留了许多公园、篮球场、足球场提供给市民活动。“与香港相比对,这至少可以说明广州的城市规划是有问题的”。
“当前政府大块出让土地的模式也是有问题的,动辄20公顷的出让,正常应控制在5公顷之内。”袁奇峰认为,应该把土地切得更为细致,小地块地进行土地出让,避免出现大楼盘,甚至连小区也要取消掉,把原本属于小区内部的设施公共化。
委员建议
开放场馆
建设和开发越来越多的文化广场
省政协常委孟浩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省两会开始前,一位体育界的委员告诉他,现在城市人口的身体素质在下降,小学生肥胖、近视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运动,间接的原因又是运动的场馆太少。孟浩表示,城市的完整性就在于城市能够给市民提供公共文化生活集中的城市空间,他将之称 为“文化广场”———为专业或民间组织在此进行艺术表演或展示提供场所,也是群众性的各种娱乐、体育、休闲等活动场地。
孟浩说,被誉为广州“城市客厅”的花城广场,已经实际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文化广场”。广大市民期盼茶余饭后能来此散步、健身、休闲,自发地开展 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然而,花城广场在其经营与管理方式上却完全非政府意义的“公益”性公园。由于被交由公司性质的企业去管理,“城市客厅”实际成为了企 业的“私家客厅”。去年花城广场发生枯树事件,有人在此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受到花城广场管理方的阻挠,说在此处接受采访要经得其“业主同意”。
以这个事例分析,孟浩认为,文化广场不能将其列入任何名义下的“企业资产”,哪怕是“代政府管理”的名义。
为此,孟浩建议,广州市政府应该对诸如花城广场、海心沙等文化公园存在的意义和作用进行重新思考,改变目前的管理方式与方法,使其回归社会和人民群众所拥有的社会公益属性。
广州市政协委员陈德发提出亚运场馆后续利用的问题。他表示,越秀区政府每年补贴70万元,开放越秀区的运动场馆给市民使用,是值得推广的。他建议,每周设一天为“全民运动日”,让运动场馆免费向市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