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京津水资源警报
时间:2012-01-01 14:41:49  来源:新京报 
    作为首都和发展最快的直辖市之一,日益膨胀的北京,正在用光它所拥有的水资源。北京市水务局日前透露,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北京缺水形势异常严峻。实际上,近十多年来,北京一直处于水资源短缺的状态。

  如今,北京周边被大片的黄土地包围,整个华北地区的水资源都面临枯竭:徘徊不去的干旱正肆虐农田,戈壁沙漠逐渐南移,被称为中华文明摇篮的黄河污染严重。近年来大城市快速增长,人口分别为2200万的北京和1200万的天津,已经吸干了需数千年时间才能补给回来的地下水源。事实上,京津地区已拉响水资源的警报。

  历史上北京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到处都是湖泊、湿地,地处南来北往的通道。北京的城市形成也与水密切相关,坐落于永定河流域形成的冲积平原上,曾经拥有180多条河流,如今却是泉水消失,河水枯竭,湖泊萎缩,湿地干涸。

  20世纪50年代,为防止永定河水患,北京陆续建了84座水库,层层截流,从多水城市变成了少水城市。水利工程的大跃进,也引发了工业规模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大跃进。这些工程刚刚完工,北京市就发生了城市用水困难,水资源问题开始伴随着北京的城市发展。

  城市在不断膨胀,自然的生态能力却在不断退化。为减少扬尘,北京实施了“黄土不露天”工程,即所有的裸露地面都必须绿化铺装。一方面种草绿化本身就需要大量用水,而不用种草树的地方,直接用水泥沥青硬化,渗水率很低。如今的北京被钢筋水泥包裹,就像披了巨大的防雨布,把所有的水都赶走。

  急速膨胀的城市规模,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强烈地改变着水的自然循环。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机制被打破,自然来水日益减少。据统计,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的蓄水量不到当初设计时的10%,而这两个大水库控制着北京地表水的92%。北京的地下水连续超采,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的沉降区,而北京建成区的面积才1040平方公里。

  为应对首都的水资源问题,宏大而昂贵的解决方案是异地调水。而对河北和近年来干旱的南方而言,同样饱含着缺水的痛苦与纠结。以河北为例,同处华北与海河流域,京、津、冀具有相似的水命运,三省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到300立方米,最近10年,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93立方米。

  世界银行曾发布《解决中国的水稀缺》研究报告,称“中国正面临有效管理稀缺的水资源、以便在未来一些年维持经济增长的挑战。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换言之,中国最让人担忧的不仅仅是水,更多的是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中国一般以部门和行政单元管理水:环保部门管水质,水务部门管水量,地质部门管地下水……不同的部门都有管水的责任,现实中却是既管也不管。一条河流的上下游之间,互相分割,各地对水的态度就不一样,少不了推诿扯皮。

  实际上,国际上很多城市,以自然单元来管理分配水资源。像泰晤士河,有流域管理局或流域委员会,拥有很大的调度权力。此前,北京官厅水系曾经也有跨省市的管理办公室,后来却被撤销了。这个机构消失后,官厅水库的水质一路下滑,到1997年时因严重污染,不能作为北京城市的饮用水源。

  即便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高耗水产业依然不断出现,这加剧了北京水危机。以滑雪场为例,2010年以来众多人工造雪游乐项目异常火爆,每年人工造雪的用水量至少100万吨,相当于北京市8300个家庭一年的用水量总和。此外,高档洗浴业、高尔夫球场等高用水企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消耗同样让人触目惊心。

  连续干旱使北京水资源风险加剧,迫切需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继续缩小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