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有很多困惑,从很多角度看目前的发展不符合初衷。
第一个困惑是货币当局主动推动离岸市场的发展。
离岸市场发展会冲击在岸货币当局的各项政策和管制,货币当局推动离岸市场发展是跟自己过不去。一些学者对于这个困惑的解释是“倒逼”,他们相信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可以倒逼国内的金融市场自由化改革。
但这个解释能不能成为一个充分的理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倒逼”是压力,压力之下可能是前进的动力,也可能是其他方向的动力。
目前“倒逼”的主要后果是货币当局购买更多外汇储备,并承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财务损失,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与内地的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有明确的联系。
自落实人民币贸易结算政策以来,大量人民币通过进口贸易结算,或者是将结汇地点从内地人民币市场(下称CNY市场)流向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下称CNH市场),人民币落地香港。
对于香港的国际投资者来说,这是久旱逢甘霖。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都处于单边升值状态,离岸投资者盼望能用其他货币转换成人民币。供求两旺的局面下,香港人民币存款从2010年9月的700多亿元增长到2010年10月的6000多亿元。
香港人民币存款增长的同时,伴随着美元存款增长的显著下降。1997年-2010年十多年的时间里,香港的美元存款平均增速为7%,2010年8月-2011年8月美元存款增速2.6%,美元存款增速大大下降,说明了国际投资者借机完成了人民币与美元货币存款之间的替换。
香港投资者持有人民币,付出的是美元或其他外币,他们最终的交易对手是内地货币当局。无论是使用人民币支付进口,或将换汇地点从CNY市场转移到CNH市场,结果都是降低了CNY市场的外汇需求。内地货币当局为维持既定的汇率水平,要更多地购入外汇。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外汇储备资产增加,人民币负债增加,人民币对美元的渐进升值,同时带来了货币当局不断累积的财务损失。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最大阻力是地方政府、大企业和银行,地方政府和大企业背负了太多债务,一旦存款利率上调,银行势必要求更高的利息支付,这对它们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不仅如此,存款利率放松也会侵蚀银行业的利润,大部分银行也不希望存款利率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