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重庆城市资源“上山下乡” 初步建立统筹框架
时间:2011-09-16 11:31:1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 
改革深度试水 探索意义深远
    ——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四周年回眸

   
    4年前的6月7日,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重庆,接过了改革攻坚交接棒,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因为改革的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配套性强、风险较大,重庆无可争议的站在了中国深度破解二元结构难题的前沿。
   
    如同当年聚焦我国沿海开发区一样,世界关注的目光,由此投向中国西部内陆,投向重庆。有8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在山丘中既耸立起摩天大厦、又掩映着点点村落的重庆,其改革实践对中国极具典型意义。
   
    4年后的今天,回眸重庆统筹城乡改革的先行先试和探路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地票交易”、以城带乡的金融体制、“一圈两翼”协调发展机制、以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等等,无不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填上空白,切中要害。
   
    重庆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统筹城乡办公室副主任徐强表示:“4年来,我们已初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框架。”而国内外学者普遍评价,在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程中,重庆探索意义深远。

    打通城乡对流通道——搭建统筹制度框架
   
    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土地效益,促进城市资源下乡,被认为是统筹城乡发展最根本的突破口,重庆市的改革试水也正是从这里入手,渐次打通城乡资源的融合渠道,逐步建起统筹城乡的制度框架。
   
    领全国之先,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应时而生,农民工和农村居民在自愿的前提下转户进城。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市已有约230万农村居民转户。到今年 底,全市可完成300万农民工、农村籍学生等重点人群转户,顺利完成第一阶段户籍制度改革任务。对此,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守钧认为:“重庆户籍改革为全 国改革破题,重庆走在了前列。”有关人士称,对全国而言,重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和有益尝试,有望为全国户籍改革探索出一个普适性的 路径;对重庆本身而言,是建设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举措;对群众而言,是推动城乡居民权益公平的有力杠杆。
   
    土地一直是改革中的敏感问题,依托“转户”,重庆创造性地推出“地票制度”,通过将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在全市耕地总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产生新的建设用地指标,将农村的土地“变”到城市。
   
    就在大半年前,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72岁的农民邹顺良还在柴灶屋烧火做饭,在猪圈蹲厕所。但转眼间,他就住进了三室两厅双卫一厨、100平方米的新楼 房,用上了清洁能源,蹲上了马桶,楼下还有40平方米的生产用房。作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试点单位的西彭镇,不少农民和邹顺良一样享受到了“地票制 度”带来的收益。
   
    自2008年12月重庆设立全国唯一的农村土地交易所以来,除实物交易外,该交易所已开展地票交易23宗,累计交易6.26万亩,成交价款103.3亿元。按规定,复垦宅基地的农民可获得85%的价款收益,每亩至少9.6万元人民币。
    
    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将农村闲置用地复垦后上市交易,业内人士分析说,在“地票”交易制度下,农民的收益表现为一是“得”,该得的一分不少;二 是“增”,每亩“地票”价格是过去征地价格的三至五倍,甚至更高。专家们更是高度评价,认为重庆 “地票制度”开创了城市反哺农村的新路径,在不触及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既解决了城市建设用地紧张问题,又推动建立了城市反哺农村的市场化机制,在保护 耕地、保障和实现“三农”权益,促进城乡要素流通,提升农村土地价值、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专家 称:“‘地票制度’是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创新,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最有效办法。”
   
    在城乡资源融合通道打通的同时,一体化的城乡待遇也在逐步实现。今年4月1日起,重庆市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包括全市300多万农村60岁以上老人在内的 2000多万城乡居民实现了老有所养。3年内,重庆将建成4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重点覆盖进城农民工、新毕业大学生等200万城市“夹心人群”住 房需求,使30—40%的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的公租房和安置房等予以保障。目前,10000余户公租房租赁户已接房入住。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绍光曾两次前往重庆参观公租房“民心佳园”,他对公租房小区的建设模式、准入门槛、环境配套等感到非常满意。他说,改革开放前30年主 要解决的是人们的衣食问题,而后30年需要重点解决的是住行问题。在全国房价居高不下、各地纷纷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今天,重庆率先开展的公租房建设是一个很 好的探索,找到了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好办法。
   
    业内专家称,重庆大规模推出公租房,实际上可以视为住房体制进入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关键步骤,也是对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推进城乡统筹的一次积极探索。

    城市资源“上山下乡”——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006年11月,重庆市提出“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即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打造城市经济区,建设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 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由于历史原因,重庆市的“一圈”相对发达,而“两翼”地区为三峡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
   
    “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和“区域差距”怎样缩小?重庆人找到了“一石两鸟”的好办法。2007年5月,重庆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一圈两翼”对口帮扶 机制的意见》,启动了“一圈两翼”对口帮扶工作。使“一圈”内的区县对口帮扶“两翼”区县,每年的帮扶量不低于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1%。
   
    据统计,从2007年到2010年,“一圈”对口帮扶“两翼”实物量累计达到7.84亿元。在工业园区援建方面,共投入帮扶实物量3.4亿元,实施了19 个园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成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以及部分配套道路,为“两翼”区县工业园区的发展和招商引资奠定了较好基础。
   
    此外,“一圈两翼”对口帮扶还支持了近200个村实施整村脱贫,建设了285个村级服务中心、卫生站、村级小学等。北部新区帮助万州区12个贫困村发展农 业产业,渝中区按“巴渝新居”标准改造民居340户、危旧房35户。江北区援建的开县南门镇光明村柑橘产业基地、九龙坡区援建的云阳县泥溪乡桐林村黑木耳 基地,在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实不仅仅是“一圈”和“两翼”,在整个重庆,城市资源下乡、城市反哺农村已成为常态和“流行”趋势。
   
    仅仅在1年多的时间里,就成功引进27户城市企业,引进资金70多亿元,已完成投资近20亿元——这就是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示范的样板地之一永川区黄瓜山。
   
    别以为永川黄瓜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村,这里有着中华梨村、蓝莓园、来龙湖风情小镇等众多很“洋气”的项目,还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 农业旅游示范点”、“市级统筹城乡改革试点示范点”、“现代农业示范点”四块金字招牌。去年,黄瓜山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8120元。而黄瓜山在重庆却并 非一枝独秀。在风起云涌的城市资源下乡大潮中,当外来的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遇上当地的资源优势,产生的“化学作用”成为“一圈”和“两翼”你追我 赶,奋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继而,2010年初,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通过重点扶持农户增收,缩小“一圈”与“两翼”农户间的收入差距。
   
    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使各方面的资源开始向“两翼”农村集聚,形成助农增收的生产力。 财政对“两翼”农民增收的投入大幅增加,今年,市财政又新增投入5000万元,使投入总额达到了7亿元。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吸引,社会资源也开始向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集聚。重庆市农委副主任张泽洲介绍,增收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招商引资405个项目,龙头企业发展到700余家,完成销售收入64亿 元。
   
    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平台,把各方面的资源集聚到帮助“两翼”农户增收上,加快了“两翼”农民增收的步伐, “一圈”与“两翼”农户间收入的差距开始缩小。这正贴合了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精神实质。

    改革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了行政与社会管理
   
    陈秀英是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居民。因工作的原因,她常常需要上夜班。在往年的冬天里,丈夫经常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去接她回家。但从去年起,她不再需要 辛苦丈夫深夜起床受凉了,因为在回家路上,有一个交巡警平台,平台上那盏昼夜闪烁的警灯,足以让她战胜寒夜里所有的担心害怕。
   
    在2010年,一个年度的平安建设即将圆满谢幕的时候,点点滴滴的变化,丝丝缕缕的温馨,围绕在巴南区86万城乡居民的身边。而在整个重庆,通过实施片 警、巡警、交警的功能三位一体化的警务改革,精简机构、理顺职能、强化了服务,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而这,只是重庆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举措和成效之一。
   
    在探索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同时,重庆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方式也在同步变革。
   
    4年来,重庆市以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大胆地进行创新,并通过行政管理的创新,促进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在行政管理改革创新中,重庆市通过推行行政决策听证、政务信息公开、政府机关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行政首长问责、行政审批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加快了法制政府的建设。通过推进“大农业”、“大文化”、“大交通”及开发区管理等大部门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在农村和区县行政管理改革中,基本理顺了市与区县行政管理体制,先后4次进行区县扩权改革,下放区县部分经济、社会管理、干部管理权限共200多项,下放 给万州等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权限197项;在乡镇的转型改革中,完善了乡镇的信访、维稳、人民调解、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五位一体”工作机制,设置乡镇建 设管理办公室;强化乡镇劳务服务和统计等职能。
   
    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中,重庆市还实施了党政机关与行业协会脱钩的改革,626家行业协会中,有66家被依法注销,560家与原所属党政机关彻底脱钩。与 此同时,深化了事业单位的改革,整合组建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建立了市、区(县)两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了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
   
    在统筹城乡社会治理综合改革中,重庆市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构筑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重庆市推行了村村、村企、村居、村(社区)与园区联建党组织,加强了城乡社区建设,整合完善了社区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功能。同时启动了以城带乡的万名干部驻村、万名大学生“村官”、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的“乡村人才计划”,较为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人才结构。
   
    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中,重庆市还通过开展唱读讲传红色经典活动,“打黑除恶”、构建交巡警平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使社会治安明显好转;通过深入开展“三项活动”,将城乡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
   
    在重庆已历时4年的改革试验中,城乡居民正逐步享受着政策的公平,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发展,逐步缩小了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福利服务、社会保障乃至收入上的差距。
   
    或许行者在踏踏实实摸着石头前行的时候,旁观者却乐意从中找出闪亮之处,以给他人借鉴。
   
    “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不能过分强调GDP增速和总量。”中国社科院马研院院长程恩富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到了必须转 变发展方式的转折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需要建立在老百姓收入提高的基础上。他评价说,重庆探索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关注民生、改善 民生,让老百姓共享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重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其思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