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区域一体化进展与成效
时间:2011-08-22 07:37:09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冯贵盛 

  沈阳经济区改革与发展上升国家战略已经过去一年,实施“构建大沈阳经济区,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已经七年多,进展状况如何?省内外普遍关注。本文作者根据实际调研和考察结果认为,总体进展良好,成效显著。

  运行机制基本形成。省政府和区域内各市政府相继组建了沈阳经济区办事机构,具体负责规划编制、组织协调新型工业化和一体化实施以及市域间合作等事宜,规划指导机制基本形成。省发改委相继完成了“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城际连接带规划”及“专项规划”,特别是完成了《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省和中心城市沈阳及有关市把推进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和一体化作为主要战略任务写进 “十二五规划纲要”,区域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中心城市沈阳的核心作用明显增强。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是经济区发展的引擎和加速器。沈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发挥沈阳在沈阳经济区的核心作用,在沈阳经济区率先组建了区域合作机构沈阳经济区建设办公室;沈阳市主动担起组织召开沈阳经济区高峰论坛,即八市市委书记市长合作论坛,并已经常态化,具体研究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和举措,先后签订70余项区域合作协议;沈阳市各职能部门积极主动与区域七市相关部门研究和推动区域合作;经济规模快速扩展,2010年经济总量达到5017亿元,经济增长幅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实际利用外资等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沈阳的凝聚力、向心力、辐射力、带动力显著增强。

  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实施区域一体化七年来,特别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来,经济与效益同步快速增长。 2010年底,沈阳经济区经济总量达到11713.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6%以上,比全省经济增长速度高出2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由上一年的63%提高到64%。 2010年底,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87.7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高出经济增长速度14个百分点以上。营口、铁岭两市增长速度分别达到44.7%和45.5%。

  结构调整初显成效,现代产业体系已现雏形。沈阳经济区三大支柱产业装备工业、钢铁工业和石油化工重现发展生机:一是以沈阳为重点的装备工业不仅走出困境,而且能够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工业产品,如沈阳的数控机床产品等,并且机床规模步入世界机床行业前五位。二是以鞍钢和本钢为主体的钢铁工业,以内涵调整为重点推动产业升级,成效显著,80%的钢铁产品为高端产品,能够生产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产品,如,汽车板材、高铁用的重轨等。三是石油化工结构调整加速,正在改变石油化工产品单一现象,建设百万吨乙烯(即将投产)和百万吨以上的芳烃及深加工工程(已经投产),拉长石油化工产业链条。同时,新兴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环保、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以信息、金融、物流、旅游为重点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已经作为中心城市沈阳和经济区内各市城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基础初步形成。

  区域产业一体化取得可喜进展。产业一体化是实施区域一体化的重心,也是推进区域一体化的重点和难点。沈阳经济区突出地域特色,在沈阳经济区五条城际连接带开发和产业布局上,充分利用和发挥各市域比较优势(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即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实施各市域产业差别化、错位发展,区域产业一体化收到显著效果。中心城市沈阳以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为基本战略取向,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装备等),优化城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金融、商贸、物流、旅游业等)。鞍山钢铁工业以内涵调整为重点,进一步调整结构改造升级,提高钢铁产品加工深度,重点发展非钢产业先进专用装备 (冶金、矿山等专用装备)、新兴产业(镁制品深加工、商贸物流、旅游等),钢铁工业比重由原占工业60%左右降至30%左右。抚顺重点发展大乙烯及深加工,在沈抚城际连接带的节点重点发展能源装备、新材料等,基本改变了以原材料为主体的单一结构。本溪结构布局调整的重点在沈本和本辽连接带上,重点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及矿产品精深加工以及旅游等非钢产业,目前生物制药和旅游业成为本溪新兴主导的优势产业,钢铁比重由原来65%降到40%左右。辽阳优先发展大芳烃及深加工,改造提升专用装备(段压、纸机、药机)和汽车零部件,金属材料深加工及矿产品深加工 (水泥)。营口充分发挥临海临港的地域优势,重点发展临港产业 (重型冶金装备、精品钢材、能源化工及现代物流等),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港口运输、船舶制造、海洋渔业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以轻工纺织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格局。铁岭充分利用和发挥距中心城市沈阳近,地域优势和交通发达的有利条件,在沈铁连接带上开发建设“沈铁工业走廊”,重点发展改装汽车,起重机,热转换器和物流等。目前,正在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经济步入跨越式发展进程,经济发展速度为辽宁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阜新作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转型试点城市,重点发展新能源、煤化工、液压装备及木材深加工等接续产业,目前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区域同城化取得重要进展。同城化是区域一体化的高形态存在形式。沈抚同城化、沈铁和沈本实施同城化取得重要进展的表现是:一是基本实现了发展规划一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便捷的公路干线交通打通,初步实现了无缝连接,轨道交通继沈抚实现后,沈铁和沈本正在全力推进;沈阳、抚顺和铁岭三市电信一体 (共用024区号)将在今年8月末实现;市场准入同体,抚顺城际连接带开发可用沈阳工商部门冠名;初步打破行政壁垒,沈阳市企业、资金、技术等开始向抚顺、铁岭和本溪流动,实施产业融合发展。

  城市化全面提速。 2009年省委和省政府作出全面推进沈阳经济区城市化战略部署,建设37个新城和新市镇,仅仅两年多时间已经取得可喜进展:沈阳市的大浑南新城、沈北蒲河新城、辽中的近海新城,抚顺市的沈抚新城,本溪市的沈溪新城,辽阳的河东新城,鞍山的鞍南汤岗子新城、海城的海西新城,营口市的滨海百里新型城市带,阜新市的沈彰新城等基础框架基本形成,正在加快推进。铁岭河新城已成为辽宁和全国新城建设的样本,并以城市建设的典型范例入选上海市博园城市展厅。

  区域市场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以沈阳为中心,初步搭建起三大产品商品、知识产品、服务产品交易平台,四个区域中心大市场消费品中心市场、投资类产品中心市场、产权及知识产品交易中心市场、服务产品(信息、中介、金融服务等)中心市场等市场基础框架已具雏形。在区域内各市“住房公积金”可异地买房;市场准入互认初步实现、沈抚连接带的抚顺开发区投资建厂企业可用沈阳工商部门市场准入凭证;失业人员到区域内异地登记就业享受同城待遇;区域内实现了商品自由流动,无壁垒障碍;以沈阳为中心,以其他七市为支撑商贸物流基础架构基本形成等;要素流动,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取得进展。

  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初步实现规划同体建设同步。以沈阳为中心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间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在完成沈抚城际轨道交通后,沈铁轨道交通开始建设,沈辽、沈本及沈阜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做前期工作;城际客运交通公交化由沈抚城际间开始实施;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正在全力推进,目前已完成200余公里。环保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城市污水无害化处理率已达到75%左右。

  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实施新型工业化和一体化的有力推动下,沈阳经济区环境问题显著改善,辽河水体消除劣五类,部分河段升至四类,浑河和太子河流经城市河段已经成为城市景观带。大气环境明显改善,沈阳、本溪被国家授予“森林城市”等称号,沈阳、鞍山、抚顺和本溪空气优良天数分别达到330天、292天、330天、343天。

  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铁岭和阜新两地区原属于辽西北欠发达地区,铁岭加速调整以农业和能源为主体的单一结构,全力推进沈铁工业走廊开发建设,初步建立起以改装汽车,起重机和热转换器设备及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现代工业结构和北方物流中心及金融服务后台中心。经济步上快速发展轨道,经济发展速度在省辖市中进入发展最快的“三甲”。阜新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煤化工、液压装备、木材深加工等接续产业,2010年经济增幅达到15.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9.8%,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体量小,发展滞后是沈阳经济区的短板,省委和省政府不断加大县域经济扶持力度,县域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县域经济年均增幅在20%以上。

  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9年平均增长12%至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4%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取得一定进展。

  (作者系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辽宁社科院研究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