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方政府缘何频陷花钱大手大脚的指责
时间:2011-08-04 01:59:45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林 琳 

    地方政府管理一座城市、一级行政区域,怎么花钱、花在哪儿、花多少,应该有一个周到的规划,考虑投入和产出的性价比,并且依法依规去做,把工夫下在决策之前,该公开的信息要公开,该论证的问题要论证,该听取民意的要听取民意,而不是被误读之后一次次被动澄清、解释。

  路牌,可以告诉你身在何处,路在何方。大城市的路牌是否清楚、足够更为重要,一来路况更复杂,二来外来人口更多。然而,江苏南京换路牌的消息却引发了争议。

  据中新社7月30日报道,南京城管部门计划用3年时间,在2014年青奥会之前对全市路牌逐步规范统一。目前已经更换300余块,投资98万元人民币,平均一块路牌花费3000元左右。据统计,南京市共需规范设置路牌30792块,如果按照目前的造价,全部更换将需要近1亿元人民币。

  3000元一块路牌,百姓觉得有点贵。7月31日该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300余块路牌是试点工程,是进行公开招标后才实施的,平均价格为2792元,主要包括玻璃钢牌面、热镀锌支撑管、基础预埋钢结构、高级反光膜以及后期维护等费用。8月1日《扬子晚报》的报道称,南京城管局称花1亿元换路牌系误读,尚未做出预算,要根据试点情况,主要是百姓的满意度以及第三方审计的情况,做下一步的路牌方案。

  原来又是被“误读”了,如同上个星期南京市住建委对花上亿元统一粉刷城市部分房屋屋顶的回应一样。或许这些工程确实比一般人想像得复杂,所以支出超出一般人估算。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些地方为何屡屡陷入花钱大手大脚的“误读”?公众之所以对一些地方政府花钱形成习惯性质疑,除了某些客观原因之外,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呢?

  钱没少花,可谓原因之一。就说路牌吧,南京的这个造价不是最高的,此前媒体曾报道上海更换5000块路牌,花费2亿元,平均每块4万元。一些地方花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修一个公交站台、几百万元修一个公共厕所的报道亦屡见不鲜。前段时间,景德镇总投资数亿元的防洪大堤被曝工程款用了七成、工程却未过半,大量工程款被用于大坝美观亮化工程。这些公共设施无疑都是惠民工程,但却未收获掌声,道理很简单——厕所修得再奢华不还是厕所吗?大坝修得再漂亮,如果不能防洪,那还叫大坝吗?

  公众期待公共财政应投入到更薄弱、更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谓原因之二。连日来,不少城市因暴雨成了可以“看海”的城市,南京也未幸免。“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统一城市建筑的屋顶的颜色、路牌的样式,确实好看,但相对来说,城市排水系统的改进等事关民生问题的解决,则更为急迫的。试想,若青奥会时不巧赶上下雨,是道路畅通能让运动员及时赶到赛场,还是有了光鲜亮丽的路牌就行?地方政府要花钱的事情很多,但总有个轻重缓急。

  一些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的管理不尽严格,可谓原因之三。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的预算往往不够细化,只有大类别的划分,没有具体项目的分配,甚至依然有个别领导拍拍脑袋就决策,一支笔签出几百万、几千万,而这钱是不是花到刀刃上,公众往往心存疑虑。

  某些决策过程简单粗略,未及时公开信息、未充分听取民意,可谓原因之四。在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上,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并未获得保障。政府部门没有主动向公众公布花钱的细节,是否有不同的企业竞标、竞标的过程如何等等。公众之所以“误读”,很大程度上是有关部门信息公开得不够,接受监督不主动。

  地方政府管理一座城市、一级行政区域,怎么花钱、花在哪儿、花多少,应该有一个周到的规划,考虑投入和产出的性价比,并且依法依规去做,不能以一种近乎“生米煮成熟饭”的方式去决策,迫使百姓接受一个结果,而应该尽可能地把工夫下在决策之前,该公开的信息要公开,该论证的问题要论证,该听取民意的要听取民意。事实上,政府部门每一个重大决策都应主动做好决策之前的工作,而不是被误读之后一次次被动澄清、解释。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