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先生是有理由怀疑清华大学不当操作的,因为根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1年本科招生简章》,对于其报考的造型艺术专业,录取规则是“文化课成绩达到我院规定的最低分数线(文理科统一划线),且语文不低于80分(满分150分)、外语不低于70分(满分150分),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条件下,优先录取文化课成绩高的考生)”,按照这一规则,如果在达到最低文化线、语文和外语成绩均合格的考生中,被录取的考生的专业分数都高于自己的女儿,他无话可说,而现在,文化课分数不合格的考生被录取,而女儿却落榜,这种结果换了其他人也难以接受。
客观上说,清华大学确实可动用机动名额来实行破格录取,但是仅以破格和破格不占名额来回应质疑是不妥当、草率的。首先,对于破格的学生,校方必须充分说明破格理由,而且,不但校方要说明,广东省教育考试部门也要说明。去年复旦大学准备破格录取“国学小天才”被陕西省拒绝,曾闹得沸沸扬扬,而在那起事件中,有复旦多名教授联名写信,用自己的声誉担保,可陕西省招办却以学校招生简章中没有这样的规定而拒绝。现在,清华校方并没有说明这名学生如何优秀,而其招生简章中,也没提到破格录取一说,那么,广东省招生部门怎么就同意投档了呢?
其次,对于未录取学生,必须告诉她具体录取情况,这就需要学校公示所有被录取学生的信息。如果被录取的学生,专业分数都高于她本人的分数,而且名额确实与招生计划数相同,那么,这名学生未被录取也就心服口服。然而,清华并没有提供这样的信息。
做到招生的公平公正,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只要过程公开、理由充分,让每一个环节经得起质疑,让公众确信这背后没有猫腻,学校是可以获得信任的。然而,清华在此次破格录取中的表现,却难以让人相信是公平公正的,进而,公众会怀疑所有大学的自主招生操作,都会变为权势交易,并要求限制大学的自主招生权,依照一个分数线标准来录取学生。这也是去年有不少舆论赞扬陕西坚持原则,是维护基本公平的重要原因。
不得不说,我国大学在使用仅有的一点自主权上,表现十分不理想,这让公众失去对大学的信任,也失去对改革的信心。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在于大学实行行政管理,办学对上负责,并不在意受教育者的权益和社会的评价。如果大学不转变传统的做法,改革行政主导的办学模式,接下来,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过程将十分艰难,政府部门不愿意放权是一方面原因,公众不信任大学能用好自主权,会是另一方面原因,而且,这一原因还会成为政府部门不放权的理由。这是大学作茧自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