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浙江农村凭什么让人“羡慕嫉妒恨”?
时间:2021-06-28 15:01:13  作者:陈红艳 
  年初,一条名为“浙江的农村能有多豪华”的热搜,进入人们的视野。高达6.4亿的阅读量,过6万的讨论量,引发全国人民对浙江农村的“羡慕嫉妒恨”。很多网友发来浙江农村的照片,就连自建房看上去都像别墅或者城堡。然后浙江人还很凡尔赛:很多年前就这样了,这不是农村标配吗?!

  然而,让人“羡慕嫉妒恨”的还在后面。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也就是,国家赋予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通过在浙江开展示范区建设,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地区分梯次推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示范。作为中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乡村共同富裕,凭什么?

农村富得均衡

  实事上,按GDP总量排名,2020年浙江排在广东、江苏、山东之后,人均GDP落后于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直辖市,排名第六。但是浙江的城乡发展相对协调,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较好。

  2020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699元和31930元。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96,远低于2.56的全国平均数值。

  即使是浙江经济相对落后的衢州、丽水人均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收入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0年和3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

  也就是说,在和山东、广东、江苏放在同一权衡标准下,浙江连续36年第一,从未被超越。

  而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首次跨上3万元台阶,全国也只有上海、北京和浙江三个省市。前两名一个直辖市一个首都,浙江可算得上省会城市的一颗独苗。无疑,浙江农村居民跟上海、北京农村居民处在同一个水平。

  在浙江被确定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后,很多其他省份表示不服,网上有言论:“浙江经济比不上江苏,苏南就超过浙江”。

  从经济总量来看,2020年江苏40个县市的GDP总和达到了4.2万亿元以上,堪比一个中型省份。尤其是苏南地区强县林立,苏州和无锡两地,堪称我国县域经济中外资工业、民营工业的代表。

  但在江苏这些县市中,呈现出南强北弱的态势。

  苏南县域经济,以昆山和江阴两市分别作为两种经济类型的典范,在2020年两市的GDP总额都在4000亿元以上,等同于一般的中型地级市。而且人均GDP都在20万元以上,都已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

  相比之下,苏北的县域经济提升就要慢一些。苏北县市中,仅只有金湖县和东台市的人均GDP超过万元,最低的灌云县仅只有5.2万元以上。苏北县域人均GDP整体是在6-8万元之间,还是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之所以不能选择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原因,因为苏南和苏北发展极不均衡,苏南强县和苏北县域的经济差距还是非常大。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广东的粤西北与粤东北,两地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都市化水平,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存在代差。

  显然,在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上,江苏和广东都输在均衡发展问题上。

  富得均衡,是浙江推动共同富裕的独特优势,也是其强大吸引力和巨大潜力所在。

  从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省内11个设区市的发展更为均衡。2020年人均GDP最高和最低为杭州和丽水,分别是136617元和61811元,相差1.21倍。

  浙江省2020年人均GDP(表格):

  杭州市人均GDP136617元,约为1.98万美元,是目前浙江最为接近发达经济体水平的城市。

  目前省内人均GDP超过10万元的地方有杭州、宁波、舟山、绍兴和嘉兴,其中杭甬州超过13万元,绍兴超过11万元。

  此外,湖州人均GDP接近10万元;台州、衢州和温州超过7万元;金华和丽水则在6万元以上。

  人均GDP超2万美元并非一个简单的数据,其背后则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质量以及产业升级和带动能力。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之一,它有人财物各项生产要素的磁吸和集聚效应,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

  2010年以来,全国共有32个城市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0万,杭州凭借323.56万人的增量,成为人口增长最多的十大城市之一。杭州、宁波、金华,成为浙江十年人口增量超过100万的城市。

  经济发达城市凭借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和良好的就业机会,能对流动人口形成强大的吸引力。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在分析社会变革内在根源时曾认为,“社会变迁起于人口的流动。人口流动非但使各个人能够见到不同的生活形式,而且使个人遭遇新环境,要求新应付”。正是在比其他省份人群更为频繁地“遭遇新环境,要求新应付”之中,浙江“人的解放”豁然洞开。

  浙江无论人口、地域面积都具有一定规模,类似一个微缩版的中国。有“七山一水二分田”,行政区划上有2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和53个县(市),城市、农村兼有,农村户籍人口占了一半。浙江下辖的城市,从第一梯队的杭州,中等规模的温州、绍兴、嘉兴、台州,再到县级的义乌、诸暨、龙港,镇级的横店、店口、乌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层级结构。

  浙江省具备开展示范区建设的代表性,得到国家发改委回应,浙江省内东中西部的探索,将有利于“共同富裕示范区”经验在中国的推广复制。

民营企业遍地开花

  浙江是全国私营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2020年,浙江的民营企业占比超九成,光是2020年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就有47.6万家。不仅如此,固定投资中,民营投资占了6成。在出口中,民营企业出口占了全浙江的八成多。

  民间力量在浙江人烹制的财富大餐上的份量,已经是必须用“蔚为壮观”这样的字眼才足以形容了。

  浙江乡镇与广东省一样多,并且形成了很多的产业集群。改革开放后,浙江“千家万户搞家庭工业”,很多浙江人,家里都会有个小厂子,一说就是家里做买卖的。在浙江,几乎每一个角落,你都可以嗅到这股神奇能量的气息。而且几个村里生产同一种产品就会做成全国第一,甚至全球第一,这造就了区域块状经济迅速成长。全域性绽放的市场活力催生出一个个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义乌的小商品、慈溪的小家电、永康的五金、绍兴的轻纺……民营经济遍地开花,造富了一方百姓。

  发达的民营经济被视为浙江的“法宝”。浙江的经济,很大一部分靠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不仅仅分布在城镇,广大的农村也有很多。

  山东省的GDP虽然领先浙江1万亿元,但人口却多出3000万,而且有大量的重工业国企和央企,山东的产业结构使其有浓重的危机感,在山东的报告中多次阐述了,产业转型的“迫不及待”。

  相对来说,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也是县域经济最均衡最活跃的省份。从传统外贸行业,到最新互联网红利,共和国最近四十年的每一次产业升级红利,浙江一次都没有踏空。提到杭州,人们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便是阿里巴巴这个超级巨无霸。

  其实,浙江在历史上国有资本的大项目相对比较少,因而市场化色彩比较浓、民营中小企业多、创业创新的氛围强。上个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纷纷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浙江地区的乡镇企业获取了外向型经济的活力,包括吉利、传化、万象集团都是大的上市公司,原来都是乡镇企业,它持续性的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最为关键的是,浙江的乡镇文化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将乡贤治乡的传统承接得很好。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利用乡情、亲情引导和动员在外浙商回乡投资兴业,依靠乡贤能人,将原来沉睡在这里的资产盘活,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治理乡镇不是从政治角度去完成指标,而是浙江一大群乡贤能人回乡创业。、

  “在浙江乡镇地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民营企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理事、浙江科技学院教授叶俊焘指出,浙江一带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都很发达,就在于农民已经智力化了,他们本身在城市经济大潮中历练过,而且在城市工作时都是精英人士,他们再回到乡村做企业就很有底气,成功率很高。

  浙江地区的农村都有产业,城市化已经穷尽以后,包括省级政府、区域政府,在公共设施的配套各个方面都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前,农村地区城乡差距已经很小,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它的要素双向流动——农村到城市到农村的这种要素流动,相对来说浙江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再加上整个浙江目前已形成了3小时交通圈,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振兴肯定要好于其他省份。在叶俊焘看来,浙江更具有“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条件。

土地制改革与三产融合造就“富甲一方”

  建设美丽乡村,全国各省都在向浙江看齐。为什么浙江一带能把乡村振兴做得有条有理?其实,浙江在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过程中,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大土地使用权流转力度,推进规模经营,打造出品牌优势。

  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以前将被称作“四无村”,没有名人故居、没有古村落、没有风景名胜、没有像样产业。2011年时,该村账户上只有6000元现金,但外债却高达150万元。

  2013年,鲁家村乡贤筹集300万元,邀请上海、广州的知名设计院编制了一套全面的、高标准的村庄规划、产业规划、旅游规划,按照全域推进的理念,建设上整村规划,产业上整村发展、错位发展,形成了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农场布局的产业设计方案,确定了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框架。

  其中的核心操作是,将该村的集体土地,以每年每亩640元至7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统一流转至该村村委会,再由村委会统一规划、用度和招商引资。有了这一资源整合前提,就打通了后续操作的其他障碍。

  有了土地,有了规划,有了一些基础设施,就能对外整体招商,过去10年来,鲁家村共引入社会资本20亿元,打造了18个农场。目前,已有10个农场投入运营。

  以前,在没有农业标准地之前,鲁家村发展农业产业,要么只能简单发展种植业,要么踩着政策红线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该村的巨变背后的核心支撑,是浙江省为中国农村产业化发展,撕开并开辟了一条政策支撑:“农业发展标准用地”,破解了中国农业发展用地难题。

  浙江宁波市象山县小百丈村,同样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土地政策改革“样本”。

  小百丈村,实现了农村土地产权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拿到了打造海岛风情文旅生态村的“钥匙”。村里的老宅变成了“香饽饽”,引来了旅游开发公司7000万元的精品民宿投资。经过2018年一年的建设,小百丈村15处破旧老宅焕然一新“变脸”高端民宿。6000多平米闲置土地即将成为精品果园。

  浙江很多地方的乡村振兴,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游、山水游和民俗游;利用土地资源发展产业,吸引劳动人口就近就业,将人口与土地的有机结合,构成乡村产业发展的动力,从而带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温州市昌南县,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作为“解除土地限制、优化空间布局、支持农村振兴”的重要措施和突破口。
昌南县金乡镇下泽村项目采用“土地整备、营农置换”模式,实现碎片化、营农限制,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拆除180个分散的旧宅基地,腾出建设用地49.2亩,其中19.2亩指标用于拆除宅基地,集中建房,节约30亩土地指标。开垦后,原来的农家变为耕种,40亩农田种植水稻和蔬菜,与周围的其他耕地一起,形成了农田成房、道路成网、木绳、水道相连的生态格局。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载体。土地资源在乡村振兴中肩负着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既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需求的保障,也是外来资本进入乡村发展不同产业模式的基础资源支撑。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姚树荣教授表示,按照现行土地制度,城乡土地权利存在着四大不平等:第一,产权不平等。第二,流通不平等。第三,交换不平等。第四,规划不平等。他说,要振兴乡村,必须改变土地制度,让四大不平等变成完全平等,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实现土地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目前,我们正处于乡城交织的复杂历史阶段,未来的土地制度应该更具有弹性和灵活性,这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无论是鲁家村、小百丈村、下泽村,以完善的土地制度形成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水平。这说明,江浙发展乡村振兴并没有脱离一产,而是在农业生产、加工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发展休闲农业。

  浙江省GDP在全国不是第一,却是人均收入第一的省份。老百姓手里有钱,对生活自然就会有追求,会消耗各种各样的休闲产品,提升消费升级市场。虽然广东省GDP也很高,但是没有形成整体的乡村振兴标杆项目。无疑,经济水平是一方面,农村整体的三产融合更是立基之本。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也提出了浙江省发展目标: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响“浙江制造”品牌。促进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做精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都市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

  而且,浙江各地普遍具有比较强烈的改革和创新意识,并且创造了多项改革先进经验。比如,创造和持续发展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而这些,便于大胆探索及时总结提炼“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制度模式。

  改革开放40年,浙江成为领跑者,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启用乡贤办企业,释放民间力量,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弱及强,并最终汇聚而成如同浩荡钱塘大潮一般的自发扩展的秩序,达到乡村共同富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