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人物访谈|乡村振兴,路在何方?
时间:2021-06-11 18:58:13 
  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乡村对于东方世界特别是中国来讲具有特殊的意味。“乡”既是一个与城市对应的地理学概念,又具有故乡的含义,是中国人自我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述“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外面的人要真正了解中国,必须要认识乡村;中国人要真正了解自己,也必须要认识乡村。

  迈向2035年的中国乡村愿景,新征程的头15年,乡村能否跟得上国家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如何破除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机制障碍,达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现有国际环境下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又如何?针对这些公众比较关注的话题,城市化杂志特邀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理事、浙江科技学院教授叶俊焘,为我们答疑解惑。

城市化杂志:2020年是乡村振兴新阶段发展的元年,新修订土地管理法开始施行,国家政策方面已经完善,政府、企业也各自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您看来,乡村振兴创新模式是怎样的?

  叶俊焘:乡村振兴没有一个一体化的模式,中国幅员辽阔,每个乡村所应对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都有很大差别。今天我们认为成功的经验,是没有办法复制的。

  如果要谈乡村振兴的模式,先要搞清楚基本逻辑。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2/3以上,我们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如果不解决公共服务的问题,不解决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积累问题,他们就没有办法释放自己的消费潜力,就没有办法消费整个工业化过程当中的产品。这时候你会发现经济发展本身的供需不一致了,这是乡村振兴当中一个非常朴素的逻辑。
在这个逻辑之上,长久以来我们是靠着农村来实现工业化的,当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工业区以后,农业就要变成一个高效的农业。

城市化杂志:迈向2035年的中国乡村愿景,新征程的头15年,乡村能否跟得上国家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乡村的产业形态、人口结构、村庄布局如何调整? 

  叶俊焘:农村是作为我们城市文化能够寻源的地方,这是社会学角度。农村的经济、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农村的产业形态,农村的人口结构以及农村的村庄布局等等,从行业角度来看,不是所有的农村都要搞一个除了农业以外的产业,如果这些产业不适合农村本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现在很多地方千篇一律的搞产业兴旺,还将大量在城市生存不下去的产业转向农村,反倒对农村环境有破坏,生态资产、生态价值受到更多损害。

  今天相对新的产业形态依然在绝大多数的乡村当中,依然要以农业为根基,只不过怎么样去做农业。比如说做成观光农业,景观农业,其实都是做农业的一个延伸。所以,在农村引进纯工业要慎重。

城市化杂志: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与生态文明发展有机结合?

  叶俊焘:宏观角度上,经济社会资源破除城乡之间壁垒,比如深化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的剩余资产改革。农村地区除了土地资产,还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资产叫生态资产——山水林田湖草,如何盘活农村现有的,我们原来认为“不是资源的资源”山水林田湖草,这样的生态资产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元年,习总书记一直强调生态文明发展观。

  农业天生具有生态功能,所以资产盘活需要城市资源进行结合。

  就像经济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要有GDP产出,至少需要有劳动和资本,资产体现价值不是单一资产体现价值,而是需要市场化的流动,流动过程当中和另外一些智力资产结合。
包括今天比较成功的一些乡村振兴典范当中,都是用这些生态资产做文章。这是资产的有机整合,然后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产生价值。

城市化杂志:在城望乡,为什么说激活城乡人才要素是关键?

  叶俊焘:我们非常强调,出去的人回乡创业,是因为他对这个地方的乡风民俗更了解。中央强调农民工回乡创业,其实也是因为他们更了解乡村社会结构。他们带着足够的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在自己家乡创业,远远比外来者来这里创业容易得多。

  现在乡村振兴就是要依靠乡贤能人,因为除了资本以外,更重要的是带来智力。智力资本很重要,将原来沉睡在这里的资产盘活是需要智力的,需要在政策制度上,经济行为上创新。为什么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特别有活力,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都很发达,就在于农民已经智力化了,他们本身在城市经济大潮中历练过,他们再回到乡村做企业就很有底气,而且成功率很高。

城市化杂志: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全国各省都在向江浙看齐。为什么江浙一带能把乡村振兴做得有条有理,其他地区却画虎类犬?

  叶俊焘:江浙一带的私营经济、集体经济都很发达,两者发达的源头在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纷纷退出历史舞台时,江浙地区的乡镇企业获取了外向型经济的活力,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乡镇企业在浙江、江苏乡镇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而江浙早早就实现了城市化,农民已经全部非农化。

  由于江浙地区的农村都有产业,且产业兴旺,在税收的加持下,包括省政府、区域政府会把村镇的公共设施、配套各个方面做得非常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前,农村地区城乡差距已经很小,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它的要素双向流动——农村到城市到农村的这种要素流动,相对来说江浙的市场化程度更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