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日子裹在淡淡的烟火里,城市从容的迈着步子和时代一起前行。
如今,从上海到北京,从广州到深圳,在大都市里,所有事物的更新都在急速推进。尤其在实施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开展了许多创新实践,不少大手笔“网红”城市更新项目虽然盛名在外,但实际使用率却不高。大手笔投入,大幅度提升城市颜值,最后沦为“鸡肋”。
那么,城市更新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未来的延伸
所谓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在城镇化发展接近成熟期时,通过维护整建拆除、完善公共资源等合理的“新陈代谢”方式,对城市空间资源重新调整配置,使之更好满足人的期望需求、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以旧换新”,更不是简单的拆除重建,它是在融入中改变,在尊重中改善。建设模式、功能设计上要坚持高起点,具有前瞻性,既要有颜值,又要打造城市新意境,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城市发展动能的重新发现,是保持城市的活力,增强城市的生命力。
旧城改造是城市更新较常见的方式,许多城市都在尝试践行,被誉为“未来城市建设典范”的六本木新城之所以成功,在于能够把城市情感和未来生活提档结合得浑然一体。
六本木新城历时三年旧城改造,已成为目前日本最高水平的城区改建。当年,六本木新城建设项目的负责人森稔的理念即是把六本木建设为一个垂直城市花园。最终,将一个集住宅、办公、美术馆、电影院、观光厅、会展、学术中心、商业设施乃至水稻田于一体的“城中城”,把构想蓝图变成了现实。
作为紧凑型城市,六本木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利用城市的竖向空间优势,将小区块土地重组再合并利用,进行高强度开发,实现配套功能设施的有机整合。
不仅如此,城市还围绕住宅、商业、文化、设计四大元素,处处体现出人文精神风貌。同时还注重创造城市美感,包括营造城市景观和构筑文化场所,通过构建一系列的美术馆、媒体中心、展示馆、影院、露天剧场、音乐广场和博物馆等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闲空间,表达丰富的城市文化情感。
城市更新的重点是使原有旧建筑通过更新改造,达到功能转化,从而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既要注重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同时也要注重建筑特有意象和性格以及区域特色的保护与创造,这才是对城市未来的延伸。而用延伸的概念去取代传统的改建开发,必将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产业升级引领城市进化
城市更新,是产业升级的过程。一个城市,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关键在于城市产业能级的提升,向高价值、高创新的高端产业转型。
从国际经验来看,产业的变迁往往伴随着城市的兴衰。以城市更新为引领,推动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向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升级,是城市持续进化发展的关键。
萧条的底特律
城市进化发展的失败典型案例
作为美国传统的工业城市之一,底特律曾被誉为“汽车之都”, 一度是美国第四大城市。但由于美国汽车工业的衰败,底特律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后遇到了巨大的瓶颈,人口持续流出,城市财政收入不断减少。由于长期依赖汽车工业,也没有找到可替代的产业模式,底特律从辉煌走向没落,终于在2013年宣布破产,成为了美国第一个破产的大都市。
底特律最大的失误,在于它没有及早对人进行投资。汽车产业装配线使用半熟练工人,高中生就能获得好工作和优厚的待遇,使得劳动力素质难以提高。底特律始终将自己与汽车这一单一产业和大公司绑定,没有培养更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和激发企业家创业精神,使城市能够应对产业转型的变革。而且当城市已经走向衰败后,寄希望于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改造,让城市重新复兴。
转型成功的匹兹堡
城市进化发展的正面案例
匹兹堡在19世纪80年代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其钢铁产值占美国当时钢铁产值的近2/3。但是,由于地区经济过于依赖钢铁工业,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集中度高、就业渠道单一等问题。
从20世纪50年代,匹兹堡政府开始从环境入手推行城市转型的复兴规划。到20世纪70年代,政府开始制定和实施地区经济多元化战略,鼓励发展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和通讯技术等新兴产业。到80年代末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带动下,匹兹堡形成了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90年代以来,匹兹堡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引来大量国外投资。进入21世纪,匹兹堡已经转型为以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制造、医疗健康、金融、教育而闻名的繁荣的工商业城市,成为美国城市经济成功转型的典范。
结 语
纵观国外,城市更新大体经历了从大规模的清除贫民窟运动到中心区小规模的再开发,从物质环境的更新改造转向为街区社会、经济、人文等全方位发展的过程。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截止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部分超大城市的陆域开发强度已远超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产业空心、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
“十四五”时期,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尤其是有历史典故的城市开始进入城市更新的时代,对原有土地的更新改造,要如何保留文化,如何打造特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复研究思考,以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效益融合共赢,打造更具活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