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茬大学生又毕业了。近日媒体报道,今年大学校长们的毕业演讲,最大特点仍是“狂飙网络语”,堆砌时下最流行的、人人耳熟能详的网言网语。比如北大校长周其凤在演讲中用了“分数是浮云不要伤不起”之类的网语,清华校长顾秉林提到了人人网,引用了凡客体。
演讲用网络语言好像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被称“根叔”)创下的,他那句“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在感动学生的同时,也引领了校长毕业典礼上狂飙网络语的热潮。
网言网语很生动活泼,很有时代感,并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但这种以堆砌华丽辞藻和网语写成的演讲稿,大家又一窝蜂地竞相模仿,就显得没有内涵、很难打动人心了。
今年的毕业演讲,真正打动我的有两个学校,一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该校邀请宿舍管理员吴阿姨作为职工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这位宿舍管理员朴素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学生,让学生在临毕业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平民情怀教育。二是复旦大学,校长在演讲时向一位学生道歉,因为这个学生没被拍进毕业照,其重印照片的要求被学院拒绝,复旦的校长说: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这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受到了一次关于平等的公民教育。
两所大学的演讲,都没有网络语言和华丽辞藻,却有着一种触及人心的感动力量,让人印象深刻。这些平凡和朴素的话语能感动人,是因为它们发自内心,真正关怀学生,是用心跟学生交流。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的演讲也在网上引起疯狂转发和赞誉,他也引用了网言网语,但不是为引而引,也没有流于抒情和堆砌,而是充满着一个法律人对学生的期待。他说:北京有大学老师说,你们毕业十年后,没有四千万,不要来见我。在座的也有我的研究生,我不会说这样的话,我也不指望你们毕业以后做“包公”,我只希望十年后你们谁敢陷害忠良,我就给你“灭了门”,不让你进我的门。你做不成“包公”可以,但是你不能陷害忠良。这是一个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底线。这段话,一定会让学生们深刻铭记。
很多人走出大学后,就忘记了学校,他们已经没有了“母校”的概念,只有那些真正给予过学生关心、给学生以思想启迪的学校,才会让学生铭记。大学与学生的距离,远不是引几句网语、靠几句流行语套近乎能弥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