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介的迅猛发展,资讯爆炸信息共享的网络特质,正日渐渗入民众生活,成为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情势下,哪怕我们还是不能很学究地说出“媒介素养”的学理性定义,但不知不觉中,已习得一些基本的媒介素养。不论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手机、网站、微博等新媒介,都已得心应手。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同一信息瞬时化为无数分身,呈送到你的眼前、耳边、指端。
一言以蔽之,当前语境下,再采取多年前的封堵之法,注定徒劳。路上忘买报纸,回家可看电视,电视上没有,可以点点鼠标,摆弄搜索引擎。遑论还有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车载广播。按说现在只有备受冗余信息骚扰之苦,而无往昔那种真正的信息饥渴焦虑之症。
仅靠堵住一种媒介渠道,早就不能完全封堵信息了。但,昨日却有一条类似“信息攻防战”的新闻,让人咀嚼出别样况味。这是并不陌生的“辟谣式新闻”,因为微博上之前传出消息,称江苏某县为防止焦点访谈一则“负面新闻”曝光,竟紧急停电,待节目结束后才恢复供电。(据《现代快报》报道)
网友猜测这是盐城阜宁县,还有网友爆料并非停电而是掐断信号。记者核实发现,当日晚阜宁并未停电,也没掐断信号,而是次日凌晨因施工造成部分地区信号中断,这个时段恰好是重播时间。
无巧不成书。刚好施工,刚好是焦点访谈重播时段,难怪引起臆测。从舆论反馈看,对这个辟谣新闻,却还有不少质疑。当地官员回应称:“如果想屏蔽焦点访谈,肯定在首播时施工,而且会影响全县而不是局部信号。”对此有跟帖针锋相对指出,或许首播后才引起热议,所以重播时掐信号。
还真有不厚道,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但,又不得不说,这似乎并非个别现象。不是有句针对权势者天价婚宴的俗话叫“官员摆喜酒,民众盼出丑”吗?这种惯性质疑背后的不信任心理,绝非是个别网民穷极无聊,爱抬杠。而是之前一些权力失范、恶性腐败案例,侵蚀了权力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即便这次“屏蔽焦点访谈”确是网民的不实传言,但是你不得不悲哀地回忆起,这几年一些地方关于通缉舆论、殴打记者、威胁监督的权力妄为,并非个案。正是那些骄狂放纵、权欲熏心的不堪记忆,让舆论对某些地方权力部门的理性不敢高估,认为“屏蔽电视信号等于封杀舆论监督”比较符合某些骄纵的权势者的智商。这些人的媒介意识还停留在忽视媒介、害怕媒介、躲避媒介、“防火防盗防记者”、“封、捂、堵、压、瞒”的初级阶段。认为“焦点访谈”等于“负面报道”,断定媒介是“找事”的麻烦源。
对此,《人民日报》不久前刊发评论部文章《“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指出不懂媒介的政府部门,会在低级的舆情应对中,消解改革发展共识,损耗政府“无形资产”。如果真有这种毫无媒介素养的权力部门,那么哪怕是真正的施工干扰了信号,也难免引来民众臆测,让人不自觉地联想,会不会又是“焦点访谈”播出时间呢?怎么化解这种尴尬——总不能焦点访谈播出时,禁止施工吧!
所以,现代政府必须补点媒介素养课了,此外还应苦练内功、内外兼修,修复公信,或许才是消弭上述困扰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