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得到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秦佑国同志于2021年2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秦佑国教授!
秦佑国教授是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他生前一直极力支持城市化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为城市化委员会的发展献计献策。他多次参加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城市化论坛、城市化茶话等活动,极力配合城市化杂志、城市化网的采编工作,还多次为《城市化》杂志撰写文章。在城市化传播平台上,秦佑国教授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城市化发展模式、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农民进城、农民工问题等独到的见解,对于住区规划、住房问题、建筑品质等也有自己的主张。
秦佑国作为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点评嘉宾
2008年12月,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为四位农民工颁发奖金和证书。秦佑国教授作为点评嘉宾,他直言:“我的感受是,其实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在做身份认定,我希望将来农民工这个词成为一个历史,成为一个过去,他们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他们就是城市化进程当中的一分子,到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们才是真正的认同了他们,今天我们实际上还没有把他们完全的认同,尽管我们给了他们证书。我希望有一天他们的身份识别能够尽快的认同,我希望这个时期尽快的到来。”
详见:http://www.ciudsrc.com/new_fenghui/dierjiefenghui/shoujiefenghui/2012-03-30/29005.html
秦佑国:小农经济能否支撑现代化?
2012年6月,在城市化与乡土中国论坛上,秦佑国说,如果一味地强调农民进城,又把他们的土地剥夺了,失去了乡村的根,一旦经济不景气,大量的进城农民工回不去农村,滞留在城市,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农村是中国的“退路”,当然,但愿不要使用这个退路。还有,小农经济不仅是生产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比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生活方式更加符合生态、更加节约能源、资源的生活,也是更加人性化的生活。
详见:http://www.ciudsrc.com/new_xinwen/zhuannei2/xiangtuzhongguo/2012-06-20/32787.html
秦佑国结合自身经历谈农村的发展问题
2013年6月,在主题为“郝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城市思想者沙龙中,秦佑国结合自身经历谈农村的发展问题:“其实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留守儿童。中国城市化造成留守儿童并不是今天开始的,几十年前就有了。从1928年到抗日战争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上海周围就在城市化,周边农村的大量人到上海去了,孩子们就留守了。我们父母亲都到上海打工,我就是留在农村跟着我的祖父母长大的,这个过程我经历过。”他认为,中国农村是一个大口袋,凡是城里出了问题都去找农村。“我非常不希望将来再把农村变成大口袋。”
详见:http://www.ciudsrc.com/new_xinwen/zhuannei3/nongcunjianshe/2013-05-13/46584.html
秦佑国:“怪建筑”之我见
城市化杂志2014第十二期观察栏目刊发了秦佑国教授的署名文章《“怪建筑”之我见》。文章指出,在以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沉渣泛起和世风低俗、金钱与权力泛滥为背景的,不从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和形式规则出发,致力于“形象比附”和“概念附会”的歪风下,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低俗建筑,什么福禄寿三星旅馆、龙头大厦、大铜钱银行大楼、大元宝、乒乓球拍子、酒瓶子等,还有拙劣的模仿美国国会大厦和“山寨”天安门的政府办公楼,拾人牙慧仿照外国的“时尚”建筑、“欧陆风情”等等,那才是“奇奇怪怪建筑”。这些“怪建筑”极大地降低了中国建筑的品味,损害了中国建筑设计的健康发展。而许多建筑师本意上并不愿意这样,并不喜欢这些低俗的东西,但又不得不揣摩领导和业主的心思,投其所好,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详见:http://www.ciudsrc.com/new_zazhi/fengmian/dd/2015-01-08/79211.html
秦佑国:发展绿色建筑应关注普通建筑
城市化杂志2015第一期市长顾问栏目,秦佑国教授作为本期杂志的市长顾问畅谈《 发展绿色建筑应关注普通建筑》。他认为,尽管对“绿色建筑”的内涵有各式各样的列举,范围有宽有窄,但基本上是围绕三个主题: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他指出,特别需要强调的是,8亿农民居住的农村住宅也应该进入发展绿色建筑的视野。
详见:http://www.ciudsrc.com/new_zazhi/fengmian/diyi/2015-01-29/80294.html
中国的住房问题
城市化杂志2015年第六期观察栏目刊发了秦佑国教授的署名文章《中国的住房问题》:“在各种场合我多次呼吁建立一套公正、公平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公民住房制度。因为在我看来,中国当前的住房问题,不是单纯建一些保障房就能解决的,它涉及到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城市农村统筹等诸多宏观系统问题。要想解决中国的住房问题,主要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详见:http://www.ciudsrc.com/new_zazhi/fengmian/diliuqi/2015-07-18/88967.html
秦佑国:中国建筑需要高品质
2015年美丽中国设计空间开园仪式暨引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论坛上,秦佑国教授做了主题为《中国建筑需要高品质》的演讲。他说,中国的建筑呼唤精致性,需要高品质,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变革整个建筑业基本技术体系的时候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建筑讲“文脉”,90年代讲“文化”,这几年讲“绿色”。过些年讲什么?我认为是讲“品质”。在经济的快速增长之后,必然会有整体速度放缓的时候,因此建设量也会相对减少,但绝对的经济水准和经济实力已经大大提高,此时对建筑的要求一定是讲品质。
详见:http://www.ciudsrc.com/new_xinwen/2015zhuanti/dd/2015-07-25/89365.html
秦佑国:对住宅区规划建设问题观点的回顾
在2016年第十九期城市化茶话上,秦佑国教授对住宅区规划建设问题观点的回顾,指出我国城市住宅建设沿袭的“住宅小区”模式来自苏联,几十年来,全国各地建了大量的小区,而且小区规模随着“大盘开发”越来越大,带来了城市生活和交通领域的诸多问题。
详见:http://www.ciudsrc.com/new_xinwen/jhh/sasa/2016-04-09/99947.html
秦佑国:“特色”是建设特色小镇的核心
2017年,在主题为“特色小镇的市场、政策与产业”的第二十九期城市化茶话上,秦佑国认为“特色”是建设特色小镇的核心。他认为特色小镇要避免:第一,一哄而上,最后“产能过剩”;第二,急功近利,期望短期回报,没有长久打算和耐心;第三,思路、模式等雷同,相互抄袭,没有特色;第四,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掀起新一轮房地产热潮,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投资大、建设难,住房无人购买。特色小镇要建出“特色”:第一,想到他人之想不到(创意);第二,敢为他人之不敢为(风险);第三,能做他人之不能做(实施);第四,高品质、精致性、有文化。
详见:http://www.ciudsrc.com/new_xinwen/yiqizhuanti/yiqilingqichahua/2017-08-27/118329.html
秦佑国:七条理由反对重建圆明园
2017年在第31期城市化茶话《秦佑国:七条理由反对重建圆明园》。他认为不能在圆明园遗址上重建圆明园,并陈述了七条理由。他说:“我反对重建圆明园的七条意见,但这不代表我支持维持现状。因为里面流动人口很多,堆的垃圾比较多,所以对圆明园是要进行环境整治,“迁出去,围起来”。然后要清理遗址,因为这么多年被掩盖掉了,但是清理而不要搬移,只是显露出来。比如一块石头的移动,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总之,我的提议是把圆明园建成一个遗址公园,而不是在原址上重建。”
详见:http://www.ciudsrc.com/new_xinwen/yiqizhuanti/yiqijiushichahua/2017-11-20/121322.html
秦佑国:城市化不仅是农民进城,还包括乡村振兴
2019年年7月27日,在《我的城市化》首发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讨会上,秦佑国认为城市化不仅是农民进城,还包括乡村振兴。他说:“城市化难道都是农民进城去做城里工作就叫城市化吗?现代技术的引进,改进传统的农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它本来就不是自给自足,它就是全球贸易中的一环,这就是我提出的城市化可不可以在当今进行振兴乡村呢?城市技术、资金都是可以下乡的,其实前两年就已经开始了“建设特色小镇”。这些东西不是为农村的人服务的,而是为城里人服务的。”
“如果我们一个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完成了城市化的过程,而没有发生大面积的贫民窟的话,这就是中国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中国有非常特殊的情况,我们对城市化理解的视野可以放宽一点。”
详见:http://www.ciudsrc.com/new_zazhi/fengmian/erlingyijiudiqibaqi/2019-09-24/146332.html
秦佑国:蚕种场的随想——城市化的一种模式
《城市化》杂志2019第七、八期刊发了秦佑国教授撰写的《蚕种场的随想——城市化的一种模式》。通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南地区蚕业的现代技术引进和在农村的合作推广,提供乡村城市化的一种模式:用现代技术改进传统农业,用有组织的指导与农户自愿合作的方式推广。振兴乡村也是城市化的重要方面,要避免城市化带来的乡村凋敝的负面作用。
详见:http://www.ciudsrc.com/new_zazhi/fengmian/erlingyijiudiqibaqi/2019-09-24/146339.html
重温秦佑国反对重建圆明园的七点意见很有必要
2020年11月17日,城市化网采访了秦佑国并发布了《重温秦佑国反对重建圆明园的七点意见很有必要》。他坦言:
“我不同意重建圆明园,并不是维持现状(现在圆明园的状况)而是把圆明园建成一个遗址公园。
首先遵照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去做,“围起来,把里面的住户迁出去,管理好”。听说海淀区和圆明园管理处在北京市政府支持下,已经开始清理圆明园中的住户和外来人口,对圆明园环境进行整治。
然后整理和恢复圆明园的山形水系,调理现有的绿化,将那些和圆明园原有风格和布局不相配的杂树进行更换。更重要的工作是清理圆明园的建筑遗址,在清理中要特别注意尽量不要扰动、搬移,只求“显露”。很好地规划和设计园中的道路和必要的配套设施,这也要求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和专业性的设计。
总之,是把圆明园建成一个遗址公园,而不是在原址上重建圆明园,何况先建遗址公园,并不妨碍将来也许可能重建,留下了可以进一步论证的时间和空间。将来有一天大家达成共识,有了充分的理由,需要重建圆明园,可以在遗址公园上建嘛。如果现在在论证不充分,意见分歧很大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地重建,遗址一旦破坏,就无可挽回了。”
详见:http://www.ciudsrc.com/new_xinwen/yaowen/2020-11-17/155916.html
附:
秦佑国教授生平简要及建筑教育贡献
秦佑国教授1943年12月29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扬州江都。1967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7-2004年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曾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长。
秦佑国教授将毕生精力奉献于建筑教育事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拓建筑学科体系,倡导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的建筑专业帅才教育,创新性建构集建筑、规划、景观、技术于一体的学科学院框架,引领和支持全国众多建筑院校改革发展;建立青年教师赴国际顶尖院校交流访学机制,为清华建筑教育培养大量中坚人才;代表中国与来自23个国家建筑评估及建筑学会代表共同签署堪培拉协议,推动中国建筑教育迈向世界。秦佑国教授作为卓越的建筑物理学家,在建筑声学、绿色建筑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在医疗建筑、空港建筑、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研究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及建筑行业重要奖项。秦佑国教授为人正直,学识渊博,一生钟情教学,工作执着认真,常以君子之风言传身教,立德树人,为莘莘学子开启建筑生涯,曾七次获评良师益友,师恩广颂,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