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大城市在面对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个问题上,正从‘半推半就’转变为‘争先恐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城市化委员会委员马庆斌认为,实现1亿人落户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重要举措,省会等中心城市往往是就业、公共服务、生态等综合承载力大的城市,有责任也有能力打开大门迎接新市民。目前,省域中心城市本身作为省域经济动力源的作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只有聚集更多人才人力,才能承接更多产业,逐步成为更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增长极。
《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提出,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城市便捷落户。在6月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强调,要推动各类城市,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集中流入的城市,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继续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并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分布和结构来配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那么,如何让人才不仅落得下,还要留得住、能发展?马庆斌认为,首先要在多元化就业上下功夫,打造一个充满机遇的活力城市,“能否安心生活,关键在于有没有适合各种人群就业的多元化就业环境,既要让新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也要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传统制造业本身就是孕育新产业的土壤和载体”。其次要有多元化教育,既要关注更高质量的学历教育,也要注重职业技能教育,更要关注幼儿和老年教育。此外,还要提供更具品质的城市生活。早已脱离温饱的城市居民,需要更多文化精神消费,因此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更多规划博物馆、图书馆、健身房、科技设施、公园和绿地等。(信息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