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实,5月4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联合市住建委、市民政局、市城管执法局等多部门,兵分六路对城六区及昌平区等进行突击检查。检查发现,大部分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有序,设施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北京青年报5月5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一查,就查出了九类问题,包括:桶站设置不规范;垃圾桶不洁、标识损坏,标识更新不到位;厨余垃圾分类质量差;指导员不足;垃圾清运不及时;大件家具暂存和回收点位未到位;部分小区未设置宣传海报或条幅;宾馆仍存在提供一次性用品的情况;餐饮企业对落实光盘行动的告知不充分等。在垃圾强制分类实施初期,存在这些问题并不意外,说明部分居民、某些区域、一些商家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有待提高。而此次突击检查发现的各种问题,既是对被检查对象一种提醒,有助于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也是对组织检查的部门及领导一次大的触动和启发。
上级组织对基层工作进行检查,是司空见惯的事。每当上级布置基层一项工作任务之后,适当时候,都要组织相关检查。检查基层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基层工作的亮点、难点;了解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当然,还要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实际诉求,等等,等等。不同的工作作风会孕育不同的检查方式,而不同的检查方式,则会出现不同的检查结果。有的检查结果是真实的,有的检查结果却不那么真实,有的检查结果则完全是虚假的。
问题出在两个方面。就组织检查的上级部门而言,有些部门到基层检查工作,往往是预先打招呼、发“通知”,有的甚至先发预备通知,待临近检查时间时又发正式通知,把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工作要求、参加人员、时间地点等通知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给基层以充足的“准备”时间。准备现场、准备材料、准备接待;正式检查时日一到,“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走基层安排好的线路、看精心准备的现场、听报喜不报忧的汇报,恰恰看不到群众的“表情”,听不到群众的呼声,如此而已,自然就查不到、也发现不了存在的真问题,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被检查的基层单位而言,有的基层单位不是在干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而是在揣摩领导心思、迎合领导心愿上用点子、耍心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搞形式主义,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要“政绩”,不要“实绩”,到头来,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大打折扣,问题依旧是问题,隐患照例是隐患。不仅影响了大局,愚弄了群众,也坑害了自己。
突击检查才能查到真问题。多地多部门实践已经表明,到基层检查工作不一定都得先发通知,有时候,不发通知,搞突击检查,要比事先发通知更有效果。北京市此次联合市住建委、市民政局、市城管执法局等多部门对城六区及昌平区等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突击检查,随机选点、不打招呼,最终发现了真问题。这不仅对实施垃圾分类的各方是一种警示,也提升了期待垃圾分类的公众的信心。更重要的一点在于,生动验证了改进工作作风,创新检查方法,运用好“突击检查”这一“常规武器”,就能发现真问题这一检查工作的“法宝”,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更快、更有效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