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既为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取得显著成效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和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不好,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反过来,农业现代化若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就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陷入停滞,造成“三化”都难以为继。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启动至今已有三年时间。三年来,试验区洪湖片区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农民交口称赞,实现了“三年明显变化”的初步目标,创造了很多值得推广借鉴的鲜活经验,为加快建设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三慢两不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高度的关注。“三慢”一是工业化发展慢。仙洪试验区的发展,就整个谋划和工作重心来看,仍未跳出依赖农业的“单打一”发展思路。2010年洪湖市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34.6∶29.4∶36.0,工业比重远低于全省的总体水平(13.6∶49.1∶37.3)。工业基础薄弱,现有工业散状分布,集群不够。二是城镇化进程缓慢。三年的试验期,洪湖市的城市化率只增加了2.8个百分点,2010年为39.3%,低于全省的总体水平8个百分点。三是现代农业建设进展慢。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加工增值转化不够;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实力不强,结构不优;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95∶1,低于全省1.39∶1的总体水平;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占比不到10%,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间没有真正形成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低,规模经营面积占比仅为13.9%;现代农业的保障支撑体系不完善。
“两不够”一是新农村建设农民和社会的投入积极性调动不够。三年试验期洪湖市新农村建设总投入20.8亿元,其中政府13.5亿元,占近三分之二的比重,农民投入5.1亿元,社会投入仅2.2亿元。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村级集体占60%以上。
坚持“三化”同步,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解决仙洪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注重科学规划,切实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做到五个“必须”才能确保实现试验区“五年至七年大变化”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一是必须树立“全域洪湖”的理念,通盘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布局,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要科学制定全域性的总体规划和各乡镇区的详规,用科学规划引导形成洪湖市人口、产业、基础建设的新格局。规划既要体现近期目标,又要有远景蓝图,更要与“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仙洪试验区”总体战略布局相融合。规划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原则,统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城乡社会管理、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等等。要规划好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粮食主产区、水产主产区、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等功能区的布局,明确主体定位,突出功能特色,引领集群增效,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思路,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做好工业反哺农业这篇大文章。首先,要集中精力,办好工业园区。其次,要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各级重视招商、上下狠抓招商的工作格局。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思想,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围绕产业配套和链条延伸招商,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第三,对传统优势产业,如石化装备、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要进行技术改造,提档升级,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发挥特色优势和集聚效应,力求兴一个产业、带活一方经济,开辟主业优势明显、配套功能齐全、后劲势头强劲的工业发展之路,真正形成“以工促农”的良性格局。
三是必须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工业发展不足的现阶段,农业仍处于洪湖经济的支柱地位,建设现代农业更必须抓紧抓实。一要借助“四个一批”工程建设的契机,抓好洪湖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的吸引功能,力争更多的加工龙头企业进园入驻;二要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重点扶持德炎水产、得记食品、奥信食品、洪湖浪米业、中兴能源等龙头企业。发挥农产品原料资源优势,做好转化增值这篇文章。三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组织农民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原则,搞好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标准化生产,挖掘土地的产出潜能,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非农活动,增加非农收入。四要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组织三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构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共同体。
四是必须凝心聚力将城镇化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加速推进,在重点加强中心镇建设、推进城镇化上实现突破。一要用高起点规划推进城镇化建设。根据“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和“一主三副”的空间布局,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二要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发展。产业集群是推动城镇化建设大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充分发挥工业化的要素聚集和产业支撑作用,着力培育地方特色产业,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协调推进。三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城镇化建设。以“二元制”户籍改革为切入点,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建立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创新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促进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低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征地补偿、动迁补偿为主体的“五道保障”,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五是必须坚持多措并举,创新机制体制,提升组织化程度,在土地上挖潜,实现富民富村双赢。农村最丰富的资源是土地,管理最严格的也是土地,必须在两难之中,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出盘活土地资源、挖潜增效的新途径、新办法。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一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民以技术、资产、资金、土地承包权等生产要素入股合作组织,通过合作组织投资二三产业、现代农业等回报率高的领域,增加投资性收入;二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从制度安排上推动土地的集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农村土地纠纷调处、仲裁和土地流转交易等机制,维护群众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三要建立村级经济集体组织留用地制度,探索土地整理和迁村腾地新增村级集体用地置换工业园区工商业用地出租收益权的办法,有效促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切实增强村级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构建村级集体增收的长效机制。(作者系省畜牧兽医局办公室主任)
作者:作者系省畜牧兽医局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