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中国金融》2019年第10期刊发了城市化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和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何婧联合署名文章《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金融需求》。文章阐述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四大突破口,产业振兴金融需求特征。
全文如下:
乡村振兴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产业兴旺是其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因此,强化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重点应该是基于产业兴旺的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融服务。那么,乡村产业振兴到底要振兴什么?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何在?怎么创新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融服务?这些都值得探讨。
乡村产业振兴的四大突破口
根据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有四大突破口。
第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此,要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稳定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的生产,需要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用地膜回收率达),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综合机械化率、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率。
第二,丰富乡村产业形态。需要在整合乡村资源的基础上,依托乡村资源,发掘新功能和新价值,培育新业态和新产业。特别是在培育“一村(乡)一品”的基础上,打造特色品牌;通过茶旅结合、农旅结合、果旅结合模式打造集休闲观光、乡村民宿、健养园区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农业公园,创新乡村服务业;促进乡村网络销售体系建设。
第三,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促进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的跨界配置,增加产业交叉融合深度。一是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产业融合主体的发展壮大;二是通过稻渔、稻虾、稻鸭等循环型农业模式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业态的多元化;三是通过中央厨房、直供直销等方式,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式延伸;四是基于“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信息等,提升农业的多功能性;五是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提升乡村产业融合载体的多样性;六是通过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和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能力,形成诸如重庆涪陵榨菜、广西百色芒果、江西赣南脐橙、江苏阳澄湖小龙虾等类似的特色产业集群。
第四,促进乡村创新创业。通过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下乡创业,促进乡村产业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
产业振兴金融需求特征
就乡村产业振兴金融服务供给而言,还存在较大的“供给缺口”,其集中表现在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突出。据研究显示,其中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的信贷资金需求与银行实际提供的资金缺口一般在30%~40%。一项关于860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显示,国家级龙头企业的贷款满足度也仅仅约为70%。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产业振兴具有一些典型特征,各类商业银行特别是农村中小银行,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时,业务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乡村产业振兴金融供给面临困境和挑战。
乡村产业振兴行为的低回报和长期性。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而需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治理农业环境等。不论是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还是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综合机械化率等,投资都较大,但是短期内低利、微利甚至无利,财务效益低下,而从长期角度、宏观上、整体上看对社会是有利的,特别是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甚至具有公共和准公共物品属性,其效应外溢,与商业金融资本逐利性存在矛盾,商业金融在满足产业振兴金融需求时面临困境。
乡村产业发展的各种主体的培育和模式的打造需要一个过程。正是由于乡村产业发展的各种主体的培育和模式的打造、“农业+”模式的探索、乡村产业融合载体选择和培育等,都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形成,更是多种资源要素综合作用的成果,因此,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常常面临诸如产业经营主体成熟度较低、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困境。
乡村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较多产业发展缺乏规划,或者是产业规划不明确;较多乡村产业没有形成产业链,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粗放,产业融合层次低,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产业聚集效应不够;等等。金融机构难以建立起一种可持续服务的自组织机制,常常被金融机构战略性忽视。(信息来源:中国金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