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40年来湖南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1.5%提高到54.62%
时间:2018-10-11 10:43:02  来源:澧县政府网站 

  4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栉风沐雨,努力探索出富国强民的改革开放之路,从而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湖南全省上下全面贯彻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心一意促改革、谋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努力建设“四个湖南”,全省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一、高歌稳进——经济总量不断跨越,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湖南经济大步迈进,总量连上台阶,实力显著提升。

  (一)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6.9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3902.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78年的38.8倍,1978-2017年年均增长9.8%,平均每5年翻一番,快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在1993年突破千亿大关,2008年跨上万亿台阶,2012年突破2万亿元,2016年突破3万亿元,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到2017年,全省经济总量和增速均已跃居全国第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86元,增加到2017年的49558元,按可比价计算,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978年的28.3倍,年均增长8.9%,快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340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197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27.98亿元,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湖南经济的起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跳跃式发展。199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2007年跃上千亿元台阶,而近十年,以年均15.1%的增速迅速增长。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566.8亿元,是1978年的163.2倍,年均增长14.0%。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由1978年的20.1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1328.08亿元,增长了155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54.8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4854.9亿元,年均增长15.4%;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1.59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360.4亿美元,年均增长14.9%。

  二、质量提升——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发展更趋协调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伴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40年来,全省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在不断调整中实现优化,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大大增强,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发展向高质量不断迈进。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三产业引领增长

  1978年,农业为湖南的主要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8.6%。经过40年的努力,全省产业结构由典型的农业经济逐步发展为以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共同带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调整为2017年的8.8:41.7:49.5,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高,由1978年的59.3%提高到2017年的91.2%。产业结构由最初的“一二三”演变为当前的“三二一”,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40.7%下降到2017年的8.8%,降低了3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增速持续快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27.3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759.07亿元,年均增长11.6%,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8.6%上升到2017年的49.5%,提高了30.9个百分点。

  (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投资持续增加

  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31328.08亿元,居全国第7位,比上年增长13.1%,总量是1978年的1555倍。国有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1978年的73%下降到2017年的33.2%,下降了39.8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由27%上升到66.8%,提高了39.8个百分点。2017年,民间投资187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9.9%。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分别比全省投资增速高11.6个、0.4个和2.8个百分点。产能过剩领域投资从2015年开始呈快速下降趋势。2015-2017年,全省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分别下降4.8%、41.5%和27.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分别下降7.2%、16.0%和13.5%。2017年,民生投资3015.85亿元,生态投资1402.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12.5%,呈逐年增长态势。

  (三)非公经济发展壮大,多经济类型协同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非公经济走过了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的历程,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017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0547.76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6%,比1978年的4.1%提高了56.5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数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93.3%;非公经济实缴税金204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1%,总额占全省实缴税金的比重为57.8%。公有制经济比重逐年下降,2017年降至39.4%,但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公有制经济仍占据主体地位。2017年,在石油加工、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中,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87.2%和84.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占67.1%和64.2%。

  (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40年,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湘西开发”、“3+5”城市群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四大板块”竞相发展,区域经济协调性明显增强。2017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经济总量四成以上,核心增长极作用明显。2012-2017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湘南地区年均增长9.5%,湘西地区年均增长8.9%,增速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40年来,湖南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乡人口流动性显著增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省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593.86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3747.02万人,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1.5%提高到54.62%,提高了43.1个百分点。

  三、创新引领——科技含量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湖南经济搭乘改革开放的巨轮,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坚定不移地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经济效益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稳中趋优的发展态势。

  (一)创新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科技投入稳步增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全省上下自主创新热情高涨,创新成果纷纷涌现,创新引领作用日趋明显。2017年,全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达568.53亿元,比1996年增长71.9倍,投入强度由1996年的0.31%提高到2017年的1.64%。2017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比2012年提升3.7个百分点。全省专利申请量为77934项,授权量为37916项,分别是1989年的48.1倍和37.6倍。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119.95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3.5%,比1999年提高20.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1.3%,比2010年提高6.7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带动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当年价格计算)由1978年的654元/人增长到2017年的87631元/人,增长了133倍。

  (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企业效益改善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1978年的124.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463.9亿元,增长了316倍;利润总额从1978年的14.15亿元增加到2017年1930.90亿元,增长了135.5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利润由1978年的8.61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264.09万元,增长了145.8倍。2017年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38.0%,比2010年提高6.0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规模以上现代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21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8%,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5个百分点。网上购物方兴未艾,初步统计,2017年网上零售额增长41.8%,远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网上零售的高速增长也带动快递、移动互联网等业务快速发展,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完成业务量5.92亿件,比上年增长21.8%;实现业务收入6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4%。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7.61亿GB,比上年增长152.4%。

  (三)绿色发展加快推进

  随着科学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政绩观念发生质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力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进步。从2007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国家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中,湖南绿色发展指数居全国第8位,进入全国前10的行列。2017年,全省单位GDP能耗比2016年下降5.24%。节能降耗工作进展良好,2017年,全省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040.5万吨标准煤,比2006年减少1962.5万吨标准煤。减排力度不断加大,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持续降低。2017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仅增长1.8%,增速比规模工业平均增速低5.5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为30.3%,比2008年降低9.6个百分点。2017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16年削减5.56%;二氧化硫比2016年削减6.665%;氨氮比2016年削减3.04%;氮氧化物比2016年削减5.07%。生态建设步伐加快。2017年,全省完成生态投资1402.45亿元,比2015年增长36.5%。2017年完成造林面积35.08万公顷,2016年完成造林面积34万公顷,两年累计造林69.08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59.68%,较1997年提高8.28个百分点。2017年,全省省控水质监测断面数345个,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达93.6%,超过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仅0.3%。

  四、强基固本——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湖南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基础和后劲明显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省委、省政府重点聚焦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短板,整合资金,加大力度,全力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15.24万公顷,比1978年增加46.1万公顷。开工各类水利工程9.1万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368亿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12.2亿立方米。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提质改造。目前,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2万公里,实现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

  (二)交通、邮电建设突飞猛进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全省交通运输、信息传输等事业日新月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铁路、公路和航空全面发展,构建起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大大加强了湖南与各大重要城市的联系。2017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4698公里,是1978年的2.28倍;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由2009年的606.3公里增加到1396公里。公路里程由1978年的5.95万公里增加到23.97万公里,增长了3.03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418.5公里,是1994年的145.9倍。共有民用航空航线210条,比1978年增加192条;其中,国际航线41条,比2008年增加34条;国外通航国家达17个,比2008年增加12个。信息传输方面,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湖南省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把“数字湖南”建设作为提升综合实力、经济竞争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支撑,随着三网融合、智能医疗、数字家庭、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工程日渐走近普通百姓,信息通信水平快速提升,三湘大地开启数字生活新时代。2005年互联网宽带用户129.74万户,2011年突破500万户,2016年突破1000万户,2017年,全省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315.48万户,比2005年增长9.1倍;移动电话用户由2000年的279万户增加到2017年的5693.43万户,增长19.4倍;2017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4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30%,分别比1985年提高48.19个和24.2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开发迅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房地产综合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开始实施,全省房地产开发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426.1亿元,比1995年增长66.4倍;企业3989家,比1995年增加3077家;商品房销售面积8532.3万平方米,比1995年增长57.6倍;商品房销售额4460.7亿元,比1995年增长334倍。

  五、开放崛起——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

  改革开放40年,湖南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对外贸易呈跨越式飞跃。40年来,随着开放水平的全面提升,湖南外向型经济呈现出生机勃勃、硕果累累的景象。

  (一)外贸总量快速壮大,贸易结构更趋合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湖南的对外贸易发展由调拨出口进入自营出口时期,对外贸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9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13.75亿美元);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对外贸易发展更为迅速,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20亿美元(20.78亿美元);2001年中国加入WTO,湖南的贸易总量实现新的跨越,2008年突破百亿美元,2014年更是突破300亿美元大关。201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60.4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25.7倍。其中出口由1978年的1.32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231.72亿美元,增长174.5倍,年均增长14.2%;进口由1978年的0.27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28.68亿美元,增长475.6倍,年均增长17.1%。全省经济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7.2%。

  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湖南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湖南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出口战略,促进了进出口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出口商品种类已由粮油、土畜、轻工工艺类等初级产品发展到深加工的粮油食品、毛纺服装、五金交电、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以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商品已增至十多个大类,商品类别多达上千种。经过40年的发展,湖南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无到有,规模逐步扩大。2017年,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35.7%和42.7%,二者合计占全省出口额比重达61.5%,比2007年提高32.3个百分点。

  贸易市场日益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在与周边国家扩大贸易往来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国际贸易市场,贸易伙伴不断增加,对外经济合作更加紧密。贸易伙伴由80年代初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目前的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由亚洲、北美、欧盟三大传统市场逐渐扩大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南非、秘鲁等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新兴贸易市场,贸易伙伴不断增加,市场结构更趋合理。

  (二)大手笔“引进来”,招商引资规模持续扩大

  对外交流不断深入。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积极加强国际、省际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开放程度与日俱增。2017年,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湘潭、岳阳综保区及长沙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岳阳城陵矶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等获批;长沙、衡阳、郴州综保区封关运行。

  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初期,湖南招商引资比较薄弱,1983年,全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26万美元。随着198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后,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湖南省政府成立招商局,掀起了利用外资的新高潮,当年吸纳外商直接投资1.29亿美元,为前9年累计金额的1.5倍。近年来,湖南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激发新潜力、培育新动力。2014年湖南实施了“135”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1987-2017年,全省累计利用外资1029.6亿美元,年均增长33.8%。2017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4.7亿美元,比1987年增长6156倍。实际到位资金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8个。从1986年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我省以来,截止2017年底,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有193家,企业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近年来,湖南多次成功主办了中国中部农博会、珠洽会、湘商大会、智博会、矿博会等一大批高规格、高质量的对外交流展会,不仅扩大了外商投资,而且增加了内联引资规模。2017年,全省实际到位境内省外资金50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引进2亿元以上境内省外项目512个,实际到位资金1798.2亿元。

  (三)大踏步“走出去”,对外合作成绩斐然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湖南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全面拓展,对外合作业务从无到有,逐渐壮大。近年来,随着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湖南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等业务迅速发展壮大。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湖南建工集团等各大企业纷纷响应国家政策,抓住发展契机,加大海外投资,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沿线“朋友圈”。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省新批境外投资企业92家,比上年增长113.9%,对外合同投资23.54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3.52亿美元。2008-2017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累计合同金额375.38亿美元,年均增长13.3%;累计实现营业额320.18亿美元,年均增长23.5%;累计派出劳务人员56.10万人次,年均增长17.6%。

  (四)全域旅游深入推进,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湖南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起迈进。40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及旅游等有关部门积极实施“旅游强省”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思路,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来,长沙市、张家界市等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韶山、凤凰等旅游精品景区提质升级步伐加快,崀山、老司城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株洲神农谷等4家景区被列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6年11月,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继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同时,积极开拓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等国内客源市场,不断巩固和稳定韩国、东南亚市场,大力拓展欧洲市场和俄罗斯市场。1979-2017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43.32亿人次。2017年,全省接待游客6.7亿人次,是2000年的14.3倍;实现旅游总收入7172.6亿元,是2000年的48.2倍,相当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1.2%;接待境外游客322.68万人,是2000年的7.1倍;旅游创汇12.95亿美元,是2000年的5.9倍。2017年,湖南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89%,并连续6年超过5%,旅游业已经成为湖南经济支柱产业。2017年,全省拥有等级旅游区393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点)9个;旅行社907家;星级饭店407家,其中五星级旅游饭店19家。

  六、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改革开放4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强保障,以保障惠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扶贫攻坚成效显著,为我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人口就业保持稳定

  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定“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后,湖南人口增长一直呈缓慢态势。2017年,全省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8年的17.4‰、10.39‰下降为13.27‰、6.19‰,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98年到2008年保持在5‰左右。随着2013年后“单独二胎”和“全面两孩”政策的相继出台及有效实施,湖南出生率保持在6‰左右,较前十年有所回升。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4.7岁,较“五普”增加2.3岁,较1981年提高了9.3岁。城镇人口大幅增加。2017年,全省城镇人口3747万人,相比1978年的593.86万人,增长5.3倍。2017年,全省年末从业人员3817.22万人,比1978年增加1537.17万人,年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自197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5%以下,201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02%,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二)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初期,受经济发展缓慢和重积累轻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基本停留在温饱阶段。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迅速腾飞和国家分配政策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湖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指日可待。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24元增加到2017年的33948元,名义增长103.8倍,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由1978年的143元增加到2017年的12936元,名义增长89.5倍,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5倍。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和农村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达46.48平方米和63.52平方米,是1978年的11.9倍和6.05倍。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实现了全面升级,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不断提升,生存资料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发展享受型消费比重逐步上升。全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80年的57.4%和66.3%下降到2017年的28.4%和30.5%,已经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标准。家庭消费从基本需求转向发展享用,20世纪80年代,录音机、自行车、洗衣机在城区已经基本普及。90年代,家庭电器进入提升阶段,彩电、冰箱、电话进入百姓家庭。进入新世纪后,电脑、移动电话、轿车纷纷涌入居民生活。2017年末,湖南民用汽车拥有量688.94万量,是1978年的140.9倍;其中私人汽车635.97万量,是1987年的240.9倍。

  (三)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财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各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社会保障和救助服务由城市延伸到农村,覆盖面不断扩大。从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开始,到2007年湖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全面启动,全省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2017年,全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906.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67.2万人,是1999年的24.8倍。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279.4万人,比1999年增长2.05倍。其中,参保职工856.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22.8万人,分别比1999年增长1.7倍和3.02倍。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782.8万人,是2004年的91.1倍;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561.9万人,是2002年的166.7倍。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济力度加大。2017年,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76.6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4.8亿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124.9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7.8亿元。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29.1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5.8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5195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6565个。

  (四)精准扶贫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深入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以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为目标,攻坚克难,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历史性成效。2015-2017年,三年累计脱贫388.87万人。2017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39.5万人,2695个贫困村退出贫困村行列,12个贫困县摘帽,特困移民解困避险搬迁安置3.15万人。全省37个片区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925.4元,比2014年增长38.6%,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七、成果共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民共享改革成果

  改革开放40年,在经济建设进程中,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理念,通过制度建设、强化保障、增加投入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进步。

  (一)教育事业全面跃升

  上世纪90年代起,湖南就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5年提出“科教兴湘”发展战略,2006年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湖南省委又提出教育强省目标。40年来,湖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条件持续改善,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2007年,湖南所有县级行政区均通过“普九”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大众教育。2017年,全省拥有高等学校109所,比1978年增加92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27.32万人,比1978年增长40.4倍。特殊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特殊教育机构由1978年的2所增加到2017年的79所;特殊教育在校生由1978年的295人增加到2017年的3.12万人。

  (二)医疗卫生条件全面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医疗条件大幅改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湖南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构建了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健康湖南建设成效显著。2017年全省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42.01万张,比1978年增加30.8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1.58万人,其中医生17.35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加30.04万人和11.97万人。全省每万人口拥有床位数65.9张、每万人拥有医生25.2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2.05倍和1.42倍。随着妇幼医疗服务资源的扩增,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不断提升,湖南妇幼保健事业成效显著。全省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26.7/10万下降至2017年的12.70/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7.35‰下降至2017年的3.1‰;婴儿出生缺陷率由2010年的187.28/万下降到2017年的179.96/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0年的10.82‰下降至2017年的4.86‰。

  (三)文化事业成绩喜人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围绕文化强省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初步核算,2017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196.18亿元,比2004年增长12.1倍。2017年,全省有文化馆143个、公共图书馆139个和博物馆120个,分别比1978年增加24个、67个和101个;广播电台14座,电视台15座,分别比1978年增加13座和14座;全省出版的图书、报纸和杂志由1978年的134种、6种和12种分别增加到2017年的12219种、48种和253种。

  (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1994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经国务院颁布后,立即在湖南省全面施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湖南省体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全省体育场地由2000年的37个增加到2017年的10.49万个。其中,体育馆251个,游泳馆574个,分别比2000年增加196个和463个。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湖南成为对国家奥运贡献最大的省份之一,体育湘军享誉全国。1988年,湖南跳水运动员熊倪在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上获得银牌,首次实现湖南省在奥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1992年,湖南体操运动员陆莉夺得第二十五届奥运会高低杠金牌,改写了湖南在奥运会上无金牌的历史;之后,湖南又涌现出刘璇、龚智超、龙清泉、乐茂盛等一批世界级运动员。截止2017年底,湖南运动员在国际国内正式比赛中共获得200个世界冠军,其中16个奥运冠军;获得339个亚洲冠军,1347个全国冠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努力奋斗让三湘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从令人振奋的统计数据到全面发展的累累硕果,从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到城乡环境的日新月异,都彰显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立足新时代,展望新征程,围绕新目标,湖南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拓奋进,攻坚克难,展示新担当,体现新作为,努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创造新辉煌![供稿:湖南省统计局综合研究室]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