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03 13:36:49
来源:东方网 作者:徐建辉
“刚修的水泥路,居然长出了杂草!”在国家级贫困村——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红石村,一条长有杂草的水泥路使调查组大吃一惊。检测结果显示:这条长达10多公里的生产生活道路,仅400多米达到质量要求,大部分路段严重破损,无论是长度还是厚度都未达到建设标准。万州区财政局、区扶贫办文件显示,该项目获得市财政给予的奖补资金高达80万元。(9月2日新华网)
80万元扶贫资金就修出了这么一条长有杂草的水泥路,是谁动了扶贫“奶酪”?答案让人触目惊心:承建人同时也是某村书记的陈代林获利30万,分给了将工程交给他做的红石村书记15万,对工程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的红石村村主任陈方祥也领了5000块“好处费”,负责扶贫工程验收的区财政局乡财科科长张小平、主任科员刘祥祝各自领了1000元“封口费”。不用说,在这一过程中对“长草路”视而不见,还帮着糊弄验收人员的镇长杨本齐、副镇长魏政权、镇经发办主任李永平等一干人等也必定在明里暗里得了不少好处。有了这样一帮“硕鼠”,扶贫路能不修成长草的“渣渣路”吗?
尽管在事情败露后这一众贪官均各自领罚,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也是咎由自取,然而这件事中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更值得深思。
首先,一个财政奖补资金近百万的扶贫工程,为何没有公开招标?也没有聘请监理?而是一个村书记说给谁干就给谁干?当地扶贫资金的使用有没有规范的程序和严格的监督?
其次,扶贫项目的验收看似严密,从村到镇再到区实行三级验收,但实际上全是“走过场”。三级官员都没发现这段“渣渣路”上的“一根草”,这说明了什么?除了因为区、镇相关官员均被买通外,这种不经专业检测,全凭官员主观“盲测”的所谓“验收”,是不是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漏洞?
再则,在官员们互相勾结,蚕食瓜分扶贫“奶酪”后对“工程长草”全部保持沉默的情况下,为何与这条扶贫路利益密切相关的村民们也没有及时站出来踊跃举报?导致其中的猫腻最后还是在审计中才被扒了出来?村民的维权意识和村委会这个自治机构的监督作用是不是都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如今,许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尚未彻底脱贫,扶贫攻坚工作仍然在路上。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继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输血”和“造血”工作以外,深刻吸取像上述“长草路”扶贫窝案等典型案例的教训,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各项运行和监督制度,做好对扶贫资金调配使用的规范管理和长效监管,强化对扶贫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检测验收,全环节、全方位加强审计审查和问效追责,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实际效益,及时堵住每一个腐败黑洞,确保每一分钱用得其所,充分发挥其救济效用,严防扶贫资金变成大小贪官们“人人争而食之”的“馅饼肥肉”,扶贫工程沦为一些人发家致富的“牟利工程”,无疑更显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