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010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国际旅游岛,离岛免税政策自2011年4月起实施后,赴海南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全年接待游客数量从2011年的3000万人次一跃增长到了2017年的6745.01万人次,旅游收入811.99亿元!
在高速增长的背后,海南旅游环境及服务等也不断遭到外界诟病,旅游人数激增背后带来资源环境承压等问题。8年来,海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大开发、大建设中甚至出现一些误区。
“宰客”名声挥之不去,海南旅游需要告别粗放模式
虽然海南旅游产业高度发展,然而,“粗放式”增长的背后却暴露出诸多问题。近年来,三亚宰客事件屡被曝光。2012年,三亚天价海鲜“7菜万元”事件一度引起舆论口诛笔伐。的哥、导游带客消费后收取高额回扣等行业“潜规则”,虽然几经整治,仍屡禁不止。
360旗下调查公司的报告显示:三亚以人均餐饮消费在全国城市排名中高居第二,仅次于中国香港。三亚价格昂贵还包含住宿、出行等多方面。
学者王兴斌认为:当前海南旅游的开发比较粗放,大规模资本进入的同时依然延续房地产开发的套路,大量住房、酒店在春节之外时间空置。而海南并不像日本、韩国拥有高端制造产业,因此“离岛免税”只能是通过免税购买外国奢侈品然后再免税卖出去,因为在免税购物方面并未具有国际竞争力。
王兴斌建言,发展海南旅游、减少环境压力的有效方法为应该积极开发人文及养老产业配套建设,特别是健康养老旅游产品的开发。因为海南医疗旅游在地理条件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些冬季高发疾病可以在海南得到缓解。但海南很多地区的医疗条件比较薄弱,日常的保健、医疗服务设施都有待加强,这就需要养老体系服务的对接,其中包括医保等。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单菁菁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拥有相应比例的劳动人口至关重要,如果养老人口过度也会导致城市缺乏活力,因此在发展养老产业的同时也要发展其他相关产业。”
中央环保督察组敲警钟:海岸生态风貌破坏明显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后,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2017年12月23日向海南省委、省政府反馈了督察情况:虽然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针对长期以来海岸带无序开发带来的突出环境问题,大力推进专项整治工作。但与国家要求,与生态省、国际旅游岛定位和人民群众期盼相比仍有差距。
一是对环保工作认识和推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全省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盲目自满,热衷于搞“短平快”的速效政绩工程,财政过分依赖房地产,房地产企业指到哪儿,政府规划跟到哪儿,鼓了钱袋、毁了生态,一些自然保护区、优质自然岸线、生态脆弱山体遭受破坏,成了当地生态环境难以抚平的伤痛。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常常流于形式,缺乏严肃性、科学性。全省清理发现的112宗越权审批等突出问题,至督察时尚无一宗实施问责。
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常常流于形式,缺乏严肃性、科学性。比如,2014年万宁市没完成大气改善目标而被省生态环保厅约谈,但在省政府组织的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中却被评为优秀;2015年琼海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考核不合格,全省倒数第一,但在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中却为顺数第一。这种自相矛盾的考核结果,导致考核导向作用严重虚化。
一些部门和地方不作为、乱作为。全省海水养殖无序发展;同时还对文昌麒麟菜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椰林湾海上休闲度假中心、南海度假村人工岛2个填海项目违规开展竣工验收。省水务厅统筹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不力,大量污水直排,城市内河内湖污染严重。
二是海域岸线自然生态和风貌破坏明显。沿海市县向海要地、向岸要房等情况严重,对局部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或破坏。儋州市政府及海洋部门化整为零违规审批海花岛填海项目,项目施工造成大面积珊瑚礁和白蝶贝受损。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月岛项目于2015年10月未批先建,直至督察进驻时才实际停止违法填海行为,周边岸滩已出现大面积淤积并形成连岛沙坝,破坏了海洋自然风貌。房地产和养殖等违法违规项目侵占海岸带,占用大量优质岸线资源。全省海水养殖长期无序发展,大量滩涂养殖位于潟湖、河口等污染物不易扩散的区域,甚至违规占用自然保护区和沿海防护林。
三是部分自然保护区管护不力。例如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32公顷陆域面积长期未纳入实际管护;人类活动频繁的鹿回头片区大洲岛海域和小东海海域活体珊瑚盖度分别从2013年的42%和18%下降到2016年的20%和5%。
四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进度滞后。一些市县生活垃圾大量堆存,臭气弥漫,渗滤液直排,群众反映强烈。
督察组通报之后,海南开始严肃责任追究。仅一个月时间,就出动执法人员6080人次、检查企业1007家、处罚金额近亿元、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3宗……
念好生态环境保护“紧箍咒”,“督企”和“督政”并重,这是一项持久战,稍有松懈,违法违规现象就可能反弹,海南任重而道远。
官员拍脑袋造势,“海南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尴尬了谁?
2010年初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海南省未来应高标准规划建设海洋、热带雨林等旅游主题公园,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及会展产业,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2012年4月1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在博鳌举行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时任海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宣传部长、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党工委书记的谭力高调宣布:将在海南岛东南部的陵水黎族自治县的黎安、新村、三才等三个镇范围内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其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可开发土地面积39.6平方公里。试验区将实现“三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目标,建设一座兼具海南特色、中华底蕴、世界视野的文化之城。一时间,这个“高大上”的手笔成为热点。
然而,该试验区一开始就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首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实际上已经把海南岛作为全国发展旅游的“先行试验区”了,有无必要再在岛内再搞一个60多平方公里的所谓“先行试验区”?其次,建设这样一个试验区,是否会带来行政资源、财政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第三,即使建成,是否又能“先行”?
根据所宣布的规划,先行试验区实际上是在陵水县大片富饶的农业用地上再造一个城市。而在当时,全国类似平地造城而以失败告终的案例比比皆是。
尽管如此,海南方面还是强力推动“先行试验区”的上马。直到2014年7月,随着谭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停职并接受组织调查,该“先行试验区”也从热点,变成了一个令当地政府尴尬的话题。
所谓先行试验区,说白了是浮躁和冲动的产物,是乱作为的结果。往深里说,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决策机制,从而避免靠少数官员拍脑袋决策。多年来,在一些地方,一些官员总是习惯于大手笔、大声势,追求所谓轰动效应,似乎不如此便不足以显现政绩。而这样的结果无非是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浪费、留下一个又一个烂摊子供后人收拾。因为只有深刻反思,才有可能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