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胡存智专门提笔作序。他高度评价了书中精选案例的典型意义,认为它们源于这些自下而上的实践是民间智慧的展现,更是理论、实践的大胆改革与探索。
胡存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6年的57%,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因地域不同、阶段不同呈现极其复杂的局面。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城市在具体项目的把握上都不是仅凭某一个理论可以指导的,也不是仅靠贯彻某一项政策法规可以奏效的,因此需要借鉴各地的案例。案例研究与理论研究的不同在于:案例“具体”而拥有比“抽象”丰富得多的信息,它揭示了真实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独特方法而具有参考价值。城市化案例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最宝贵的信息。
他说:总结借鉴国内外先进典型案例的经验,汲取国内外失败警示案例的教训,一直是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工程的主要内容。依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这一综合性平台,结合年度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工程重点关注、深入基层考察调研典型案例,以及城市领导者、企业决策者、项目执行者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富有创造意义的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有益经验或失败教训。
胡存智专门指出:十年来,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通过案例库建设,对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汇编。在每年一度的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从全国遴选出最具时代特点和普遍性的案例,通过“行家讲案例,专家点评”的方式深入探讨,已经成为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城市化研究的一大特色。其中顺德北滘转型升级、德州两区同建等案例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2017 年,正值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城市化典型案例》一书集精选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具典型性的案例,分别在以下方面提供了前沿探索:
——板仓小镇大胆迈出了市民下乡的探索步伐,为我国实现城乡双向流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荣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第一名的顺德北滘镇,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将“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是进入新常态之后一个工业重镇谋求产业突破天花板、城市化突破二元结构的选择,这种自下而上的努力也吻合了自上而下建设特色小镇的要求。
——武汉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兴,源自民间发起的文物保护情怀,始于政府的规划和基础设施改造,继之以文化产业的园区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城市中官方与民间开展多层次互动的真实、永续城市文化与社会建设的道路。
——在劳动力外移的过程中如何把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重新组织起来,如何将本地城镇化的农民组织起来,如何构建新型的政府、工商企业与农民三者的和谐关系,从而实现就地产业化与农民就地就业,如何解决土地流转后的农民集中居住面临的社会建设,浔龙河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地处偏远地区的巫溪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尚未发掘而保存完好的乡土文化,通过“熟人社会”整合社会组织资源,挖掘源于生活、藏于民间的群众智慧,探索出了城镇化进程中社会治理模式,一条适合于欠发达地区“美得自然、建得从容、过得幸福”的城市化道路!
……
胡存智说:“这些自下而上的实践是民间智慧的展现,更是理论、实践的大胆改革与探索。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也许它们只不过是我国城市化大潮中泛起的一朵朵小小的浪花,但‘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当案例引导人们将注意力转向城市化发展战略的资源整合与有效配置,我们就赢得了未来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