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东 那些曾经的往事
时间:2011-05-27 11:14:59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作者:李竺轩 

“这里聚集着各种国营厂区,这里生活着一个很大的独立于外界的群体。”在《二十四城记》里,贾樟柯给予曾经的城东这样的定义。

时间留给城市的不仅仅是记忆,还有书写在每一块版图上的欣喜变化,让人们去细细品味。

在成都,只要一提起城东,20世纪50~70年代出生的人立刻会联想起高耸的终日冒着浓烟的烟囱、宽大的厂房、云集的宿舍、轰鸣的马达、一派欣欣向荣的成都工业重地景象,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工厂里散发出的钢铁气息。在计划经济时代,城东有过它的辉煌———无比的辉煌。城东作为成都市工业建设最早的发源地,国有企业纷纷在此建立基地,热电厂,四二O,钢管厂,轴承厂等等国有企业曾一度是成都的经济支撑,是工人阶级的导向区域,东城的职工是令人羡慕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到2000年,这里已先后聚集了169家中央、省、市、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东郊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52.4%。可以说,那时的城东,是整个城市的焦点。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市场经济时期,随着新的经济形式的建立,一时间,城东成为欠发达区域的代名词。过度集中的工业区不仅使东郊城市功能难以完善配套,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形象也难以得到提升。对于房地产开发而言,工厂区太过集中,造成环境污染、土地整理比较困难,整个城东在过去近20年间,难以突破瓶颈。

但是,城东绝不会就此沉沦,城东有着它独有的风格和气质。经过了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时代,城东的荣耀和忧伤,都在时间的淘洗中变成一道辙印。通过土地置换,国际化改造和房地产的拉动,迁移改造老的国有企业,改善东城区的交通、绿化,府南河和沙河的局部整治以及水码头的规划……,我们看到,城东在发生着巨变。

复兴路

当今的中国正面临着大规模城市化的历史性使命,也遭遇了如何复兴老工业城区的世界性难题。在这种背景下,成都“老城东”的转型就显得具有特别的意义。

著名策划人王志纲说,成华区“老东郊”的起飞,是“探寻中国城市复兴之道”的一个典范。王志纲说,通过“城市复兴”后的成华将是成都最生态、最具活力的城区,是一个提升成都、服务成都的“都市芯片”;一个精英汇聚并不断成长的“创业之城”“活力之都”;一个环境优美、时尚文化的“生态之城”。

而城东工业结构调整后所引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印证着王志纲的论断。

自从2001年以来,大量的老工厂搬家,一批批黑烟囱轰然倒下,截至2008年,全部搬迁完毕,包括最大的“热电厂”。区域的腾笼换鸟,为生态城区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土地开发资源。

随着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的提出、沙河整治工程的开展、东郊工业结构调整的进行,万科孤注一掷,率先进入城东大举开发城市花园、华润拿下东湖地块打造翡翠城、融创圈地经营蓝谷地、盛吉立开发卓锦城……近乎楼市空白的城东区域成为最受开发商青睐的福地。而随着“中产城东”、“蓝筹城东”、“人居城东”等概念的提出和渲染,购房者对城东的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房价基数较低、购买力强大、区域购房观念浓郁等原因,更多品牌开发商将目光瞄向这一区域,宏信、朝阳、博瑞、乐斯、花样年、万达、首创……至此,城东不管是从品牌开发商数量,还是开发体量,或者楼盘品质,都已达到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其他区域。

品牌企业的进入,带来的必然是城东老工业时代的终结和新兴居住文化和商业文明的引进,正如成发集团执行董事总经理赵桂斌在土地出让成功后说的一句话:“东调地块的成功出让是对成都,尤其是老厂林立的成华区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这将对城东未来的居住质量、居住环境、居住人口结构以及消费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即便我们存有故土难离的情感,但这对这些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发展绝对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件大好事。”

微表情

对于城东从初期的产业结构调查,到后来的“东调”、城东副中心区域规划、沙河改造,再到后来的腾笼换鸟、筑巢引凤、三圣花乡打造、成华区高密试点策划……五年时间城东的变化和带来的期待,是无法被具体量化的。

关于城东的变迁--这也许是本地政府最讲究步骤、最讲究科学发展观、最讲究双效益的一件大事。整个城东的拨云见日,让一团混沌的“东半城”逐渐露出了清晰的轮廓和表情。

以东二环为框,东大街、成龙路为轴,城东,正在显现出三种代表着成都个性的表情。对于成都这样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城东的三种表情,为日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铺垫了三种范本。

第一种表情,我们把它称作“印象城东”。2006年,通瑞房产与英国罗宾迅建筑设计集团携手对原成都刃具厂保留下来的俄式风格建筑物“红楼”进行改造,赋予建筑物新的使用功能。这在当时,成为了“东调”之后为城东居住文明定调的标志性事件。

曾经辉煌的东郊工业区,留下的当然不止是“红楼”。据研究者称,城东的居民大多有一个固定的亲友圈子,也都居住在附近,这种固有的社会关系将把城东的老居民留在城东,这些城东变迁中留下的“痕迹”,也许不会成为可以保存的影像、文字,但却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印象”,并将留存后世。

第二种表情,是历史被人修改过后留下的美景-“风景城东”。沙河综合整治工程留下的,不单单是由乌黑发臭重回清亮的河水,更是整个成华区、锦江区沙河片区基础设施配套的巨变。成对栽种的银杏树在云中携手,人们在河滩上悠闲漫步,沙河沿岸的清丽风景已经成为现实,而涉及4.63平方公里的片区改造,包括截污、防洪、市政、绿化、拆迁、光彩、文化等9大工程的倾力投入,让这里成为了新的城市风景。

第三种表情,来自于东三环外那起起伏伏的浅丘,来自于触手可及的东山美景,这里,是平原城市难得的水墨泼染,是果树成阴的“山水城东”。从成龙路往三环外走,地势的起伏成就了“东部副中心”的落子,澳大利亚BAU公司前卫的规划设计,让这里的未来充满想像力。与之遥相呼应的,还有十陵风景区,还有东山下那气势恢弘的4000亩新城。这里,已经不再只是成都人每年春季采果尝鲜的生活点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