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17 10:31:32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杨玉龙
进入5月,武汉市硚口区城管委在城市管理中,实施“娃娃工程”,继编印垃圾分类教材进课堂后,又在辖区分片开设以教育孩子行为文明规范,实现“小手带动大手”的“城管微课堂”。参与课堂的孩子,不仅更加明白了城市文明的内涵,更成为一个个城市文明的践行者和监督者,带动了身边大人积极做文明市民。(5月15日《武汉晚报》)
或许某些人会认为,这样的“娃娃城管”街头执法是一种秀,笔者以为,即便是一种秀也很有价值。首先,从孩子的角度而言,在与城管执法人员亲密的接触过程中,更能够感知执法的内容以及城管部门的工作性质,尤其是通过上街“执法”不仅能够体会到执法人员的不容易,而且也能够真切地体验到生活,从而使孩子们的课堂更丰富。
其次,从普法效果而言,这样的方式更能直抵人心。一方面,通过城管工作人员的“授课”,使孩子们从小就树立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借助孩子的言传身教,也能够将这种法律意识传递给父母,乃至更多的人;再者,如果孩子父母就存在抢占街道等不法行为,借助孩子的力量,就或许能够叫停其父母违规占道行为。
再者,对于被执法对象,“娃娃城管”上街“执法”也有一定的积极效果。比如,这些小学生和城管执法人员,一起劝阻店主出店经营,劝导市民规范停放共享单车,孩子们稚嫩的声音,礼貌的行为,让店主和市民们都觉得很不好意思,纷纷纠正违规行为。其实,被执法对象的人心都不是铁打的,大部分都是通情达理。
由此可见,“娃娃城管”街头执法虽不会是一种常态,但未尝不是教学方式和普法方式的双重创新。一则于教学方式而言,通过这种方式更能够丰富孩子的眼界,使他们与现实生活更能接轨,是可贵的实践课;二则于普法方式而言,不仅让执法人员一改严肃形象,变身和蔼可亲的教师,而且借助上街“执法”也能将法律意识、规矩意识传递给他们。
同样,对于执法机关而言,这样的活动未尝不是作风的一种转变。不仅让执法机关不再神秘,而且也在实践中提升了与学生乃至群众的互动。不过,这样的“开门执法”方式,不妨从学生扩展至社区居民、工厂工人、商家经营者等等,以此就可以更大限度地让公众了解执法过程,或许也就更有利于推进执法实践。
因此,“娃娃城管”街头执法不是秀,而是教学智慧、普法智慧、执法智慧的有机结合。也因此,期待着其他执法部门不妨结合实际,通过和学校“联姻”的方式,走进学校、走进学生中间,或者邀请学生进入执法机关、开展“执法”等,让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收获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让法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更好地进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