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探索城市内在发展规律
时间:2018-05-09 17:57: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潘玥斐 

  城市社会学是以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围绕城市社会学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

  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城市生活拥有迄今为止其他任何一种生活方式无法比拟的多样性,同样也滋长了理论的丰富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施芸卿表示,传统的城市社会学研究与多学科交叠,从人类生态学、历史/制度及全球化等视角,呈现出研究城市的不同路径,以此来探讨城市的本质、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以及城市如何运作等问题。

  城市化是世界范围的大趋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能认为,在乡村人口日益向城市迁移集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主要通过以城市构成的节点网络而流动扩散,城市政府的治理实践所卷入的政策人群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城市社会学在社会学各分支中所处的学术地位日益提升。城市社会学为我们理解城市中各类社会行动者的社会命运、社会行动者和空间的互构关系,以及长时段内城市地貌的演变和转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框架。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蔡禾表示,城市化不仅是一个人口、资本、知识、技术等资源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更是社会结构的重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变化、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流变、追求实现社会平等与社会公正的过程。城市社会学正是以研究以上问题为己任,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为城市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提供学理和实践知识。

  为城市规划提供人文思考

  丰富的理论资源、研究视角,以及城市发展实践,在城市社会学领域催生了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刘能表示,从空间视角出发,当前城市社会学的核心研究领域包括:关于城市空间地貌之宏观形塑机制的个案研究;城市亚文化的认同强化、社群建设和动员潜力;技术、监控、城市大数据体系的一体化和智慧城市的前景;建成区的空间功能规划和人类行为促进;空间特征、环境正义和社会不平等;全球城市体系间的互动和交换;城市边界管理和空间形态改造运动等。

  蔡禾认为,现阶段城市社会学应聚焦以下领域的问题。一是回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在分析城市人口和城市格局变化的基础上,关注人们在市场机会、公共产品供给、社会发展空间与市民权利上的公正与平等,探索缩小社会差别的路径。二是在城市人口的民族、宗教、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异质性不断增加的趋势下,研究社会流动的原因和态势,认识不同社会群体在城市的集聚、扩散和互动,探索促进社会融合的机制。三是研究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对不同人群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空间重构对历史文化、集体记忆以及社区共同体的影响,为城市规划提供人文与社会的思考。四是研究新社会阶层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了解他们的阶层构成、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分析他们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和功能。五是研究在大众传媒发达、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城市环境下,人们的利益诉求方式、集体动员机制和群体行动模式,为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制建设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基础等。

  重视学术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

  对于如何推进城市社会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施芸卿表示,鉴于城市社会学的理论资源丰富、研究取向庞杂,具体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社会学研究,其选择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的要旨在于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回应。这就需要我们回到中国的历史和当下,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独特性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

  在刘能看来,首先,就是要从以某类社会行动者为主体的研究,转向以空间为主体的研究。在社会学早期传统中,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生态学或人文生态学的主旨之一,就是去解释社会现象或社会结果的空间分布态势。芝加哥学派的理论,是对共时性社会结果的一种空间解释,即用地域特征去解释社会结果。当前我们可以借鉴这个传统,逆转当代中国城市研究的个人化趋势。新城市社会学和批判地理学的核心视角也是一个空间生产和再生产的视角。

  城市社会学应在学科发展和城市实践中有所作为。蔡禾表示,必须重视把学术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使城市社会学在回应国家重大问题上有一席之地;重视把学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城市社会学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知;重视城市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跳出狭隘的单一学科视野,发现新的问题并促进学术创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