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灾区及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四川新闻网记者今日从四川省统计局了解到,十年来,地震灾区着力巩固和发展灾后恢复重建成果,认真落实《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提升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产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灾区经济发展振兴成就显著。
其中,城乡建设进度加快,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年来,灾区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优化城镇布局,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助农增收致富和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2013年开始在灾区实施新农村建设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灾区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德阳市建成孝德年画村、金花玄郎村等100余个特色生态的聚居点;安州区2017年新建幸福美丽新村35个,总数达到128个,创建省市级“四好村”44个,总数达到73个;平武立足“千年古龙州·华夏报恩城”定位,推进城市修编和农村美化,2017年新建幸福美丽新村30个,桅杆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以地震重灾区6个市(州)所辖的95个城镇为重点实施“百镇建设行动”,提供省级财政支持、单列用地指标和工作人员编制等方面保障,优化试点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灾区一批重点中心镇已建设成为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工业、商贸小城镇,并成功申报全国重点镇。2017年末,39个重灾县常住人口1618.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7.8%,比2008年提升11.8个百分点。都江堰市、江油市、广汉市、什邡市等2017年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9%、57.1%、52.3%、51.0%,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大力实施灾区交通发展振兴规划,完善路网布局,红原机场建成通航,成兰铁路、汶马高速加快推进,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成形。都江堰市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功能提档升级,市内旅游客运专线、“三绕”都江堰段开工建设,快铁离堆支线、环山旅游公路、成灌高速崇义立交等建成投运,市区智能交通主体工程逐步完善;安州区2017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9亿元,完成农村天然气管网铺设290公里,新建村组道路158公里,获评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灾区水利、农田、输电等各项基础设施与灾前相比大幅提升,为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