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赛龙舟不穿救生衣的警示
时间:2018-04-23 11:53:3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张田勘 
       4月21日下午1点40分左右,广西桂林秀峰区鲁家村村民在桃花江划龙舟时,两艘龙舟发生侧翻,翻船的龙舟长18米,荷载30人,发生碰撞翻舟时落水人数约60人,截至当晚10点15分,搜救工作全部结束,共造成17人遇难。

       参与救援的消防人员归纳了这场龙舟灾难的四个原因:龙舟上的大多数人员都没有穿救生衣;在事故发生的滚水坝前方,水情比较复杂,有漩涡和湍流,危险性比表面看起来大得多;落水者已经进行了较长距离的龙舟划行,落水时体力已经快透支,难以及时摆脱危险区域;近期桂林的降雨导致桃花江江水浑浊,水流较快,危险性相应增加。

       在这些因素中,赛龙舟的人不穿救生衣无疑是灾难的第一位重大因素。赛龙舟者如同游泳救生员一样,穿救生衣应当是一个专业性和强制性的规定动作。但是,赛龙舟穿不穿救生衣似乎又是一个漫不经心的问题,远没有像开车系安全带一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法规的严管。

       多年来,各地的赛龙舟比赛,无论是正式的还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既有穿救生衣的,也有未穿救生衣的,甚至很多是赤裸上半身上阵,后两者加起来远远多于穿救生衣的参与者。当地村民就表示,赛龙舟是当地重要传统,没有穿救生衣的习惯。

       中国龙舟协会有明确规定:参与龙舟比赛期间,所有人必须身穿救生衣;另外,参与者要具备水性,至少能够游200米以上;所有的参与者都要出示县级以上医疗单位提供的健康证明,而且个人还要签署健康承诺书。

       这场灾难是种种违规的后果,当地也没有认真评估赛龙舟水段是否安全和适宜。各方都认为,此次发生事故的水域危险,不适合龙舟比赛,是没有批准的自发行为。

       即便如此,安全不能不顾,安全责任也不能没有人负责。显然,这个责任首先是要让民俗行为的倡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都要从传统走向现代,充分认识赛龙舟的安全性问题,对安全赛龙舟进行广泛的科学传播。

       赛龙舟是一项民间性很强的大众娱乐和竞技体育活动,传统性很强,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赛龙舟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在赛龙舟诞生之日起就有明确的功用性,大致在先秦时起源的这项活动是原始时期的先民在水上的捕捞、渡水劳动,而且表现为在水患中逃生、救人和水上争斗,争相竞渡上岸或到安全之地。

       救人本身就意味着救人者必须要有高超的游永和竞渡本领,而且要保证安全性,其中原始的水中救生漂浮工具如羊皮囊、木头、竹筒、木盆等都是必备的,应当说这些都是最原始的救生衣。

       现代的赛龙舟向竞技性运动发展时,抛弃救生衣的做法就很普遍了。一个最明显的原因是,参与赛龙舟的人如果在比赛时穿救生衣会阻碍发挥,队员们会挤得紧紧的,就不能挥洒自如地发力划桨。此外,穿上救生衣还由于表面体积增大,在迎风前行时增加阻力,影响成绩。赛龙舟者一般而言水性都较好,自信心爆棚,深信落水后也不碍事。由于这些原因,很多赛龙舟团队都不愿穿救生衣。

       这场灾难是一个促使研究全国赛龙舟穿救生衣更安全更重要的契机。由于全国有数千万人参与赛龙舟,而且赛龙舟也是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再加上这一竞技项目也逐渐在向全球推广,赛龙舟的人也日益增多。如果中国有一个全国性的回顾性研究或大型研究,调查清楚赛龙舟穿救生衣与不穿救生衣死伤人数的差别,并以此为据,制定强制性的赛龙舟必须穿救生衣和其他规定的法规,将会减少未来赛龙舟死亡悲剧的再次发生或频频发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