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治理骚扰电话要下猛药
时间:2018-04-08 11:26:5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扶 青 
       开车时,一个电话打来“卖保险”;午休时,一个电话打来“卖商铺”;深更半夜,也有电话打来“卖理财产品”……在58同城、前程无忧、赶集网等网络招聘求职平台,“电话销售”这个岗位很俏,据悉,它们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保险理财、教育培训三大领域,每个推销员一天至少要打500通电话。尽管在国家严厉打击下,一些固定营销电话已得到清理,但显示为个人手机号的骚扰电话仍屡禁不绝。

  “电话销售有它的魅力,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与客户见面,却把他的钱赚了。”从商业角度来讲,电话销售和短信营销、上门推销一样,不失为一种见缝插针的营销方式,但前提是充分征求用户的同意,否则就构成骚扰。鉴于我国长期以来在“知情同意权”方面缺乏明确规定,2016年送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提出:“未经消费者明确同意或者请求,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推销电话”,把“消费者同意”作为主动营销的前置条件。对此,有关部门已经身体力行。去年保监会明确规定销售保险产品应该全过程录音,银监会也规定设立理财产品销售专区并录音录像,就体现出了尊重用户的意味,具有很好的示范价值。

  充分征求消费者同意,“谁在打”是最重要的前提。在大多数人的体验中,要搞清楚究竟是谁打的电话并不容易,这主要是由我们的隐私透明化所决定的,特别是手机号基本上成为了个人通行证,即便你很注意保护私人信息,也仍然无法避免“中招”。现实中,售楼部、酒店住宿、外卖送餐、物业登记和网购快递等,都有泄露电话的风险,甚至有些机构不乏“内鬼”,将办事登记的联系人及电话号码流散出去。同时,有鉴于“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的看法,大数据的收集和利用也相当有恃无恐,比如,某个手电筒软件的隐私条款,不仅要实名注册,还要读取通讯录权限,不同意就不能用;你在某个网站购物,并留下手机号,不知不觉就成为了全网营销的对象。个别时候,手机号还形成了灰黑产业链,在地下明码标价,批量买卖,然后狂轰乱炸,难以防范。

  治理骚扰电话最具可行性的一个“药方”,即是识别“谁在打”,提前告知和拦截。过去几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伪基站和改写软件,用户接听电话时,来电号码显示与实际号码不符,而且频繁变化,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从源头入手,进行针对性防范,改善自己的系统,屏蔽违法软件,使得电话营销只能通过固定电话和手机号进行。然后要在电话渠道的合法性上下功夫,要严格限制电信运营商的固定电话渠道,每一笔外呼业务上线前,需对客户方资质、呼叫范围、呼叫方式进行审核,结合用户投诉及时处置高频外呼号码,还要严格落实实名制,不仅要规定一个人办理的电话号码数量有上限,而且还要通过技术手段防止“号码兜售”现象。最后,要加强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对涉及个人信息买卖以及电信诈骗的行为,要按照《网络安全法》和司法部门的相关解释,从重处罚,进而明确底线,形成警示作用。

  目前,市面上不少安全软件上线了“自发标记、自主拦截”,某些物流企业出现了“隐私快递单”,有的网站也做出了“隐藏号码”的功能,大概能说明保护个人信息的技术难度并不高,也要看企业有没有这个意识,大众有没有这个要求。可见,治理骚扰电话是一场持久战,需要部门协力,全民参与,社会共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