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网格化”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
数年之前在南山区一个街道,一名打工者在暴雨中触电身亡,随即发生家属聚众上访的群体性事件。酿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城中村”路灯杆漏电。隐患不清、矛盾不明,社会如同坐在火山口上。
2010年,招商街道开始探索网格化社会管理。将人口管理、社会事务、城市公共服务、民政、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等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分解、细化,落实到人,关键是建立排查体系和标准、化解流程和标准,以管理的科学化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那一年的夏日里我们访问黄立新同志,他可以告诉我们当下辖区各个“网格”不和谐因素的排查和处置情况。到2011年底,招商街道各网格共排查矛盾8293宗,化解7764宗,化解率为93.6%,其中社区自行化解率达到91.6%。
社会管理科学化表现在“四个转变”:从少数人做到大家合力做,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防范,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治理,从运动式工作方式到常态化工作方式的转变
“蛇口无车日”上的桑巴舞巡游
2、以“一核多元”引领社区治理
如何使“社区”回归社会,发挥社区自治协商、互助服务的功能?招商街道发现关键在于基层党建,他们尝试以“一核多元”的区域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花果山社区的招北小区原来环境差、业主委员会换届选举艰难,在“一核多元”保障下成功选出新一届业主委员会;驻赤湾社区的远东石油工具有限公司实现了与社区的资源共享;四海社区综合党委每年开展的“爱心服务卡”活动,通过“双赢”的方式,与辖区煤气站、粮油店等单位结对,免费或优惠为辖区困难党员和家庭提供爱心服务,成果惠及大片区近千人。
“一核多元”,就是以社区为活动阵地建设综合党委,从整合社区资源切入,以构建和谐、文明、幸福社区为目标,建立“组织、制度、保障、评价和引领”五大体系:
在组织体系上推进党建工作区域化,以往设在街道的民营经济党组织的党员、原街道办事处机关老同志党员一律转入所在社区的综合党委。在制度体系上建立与社区党组织架构相适应的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党建督导员等工作制度,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在保障体系上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街道党政领导挂点社区任党建督导员,社区综合党委设专职党务干部;给足社区党建工作的财力、物力,重点党建项目重点扶持;把社区党建纳入“工作网”和“民心网”,促进党群互动,整体提升社区党建水平。“评价体系”主要采取组织考核、日常督查、群众满意度测评等综合评价。“引领体系”就是由社区综合党委牵头成立社区“共建共享理事会”,推进社区居委会、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整合资源,推进和谐社区共驻共建、共治共享。
3、通过“去行政化”,实现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
2006年以来,深圳全市在基层普遍设立了“社区工作站”(现正在推动转型为“党群服务中心”),以应对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和管理需求。“社区工作站”实施中由于科层体制的固有惯性逐渐行政化。管理层级多、效率递减、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居民主治主体的居委会边缘化渐渐浮现。对此,招商街道选择了社区“去行政化”的探索路径。
第一步是通过社工机构运营“社区服务中心”,逐步承接行政主导的“社区工作站”的相关职能。变“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之间上下级隶属关系为“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之间平等的契约关系。适时撤销“社区工作站”,将工作站原有159项事务整合优化为15个项目,由进驻运营中心的专业社工服务机构承接。 “社区服务中心”成为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
第二步是恢复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强化居委会的四大职能:服务职能,变居委会直接服务为向社会组织运营的“社区服务中心”借力服务;议事职能,居委会下设社区社会管理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委员会、社区环境建设委员会三个专门议事机构,凡涉及民生的公共事务均通过居民议事讨论决定;枢纽职能,依据街道制定的《培育和扶持社区社会组织暂行办法》,培育发展业委会、文体类和综合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协调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和自主管理制度;监督职能,居委会全程参与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强化对“社区服务中心”日常运营的监督和评价。4、公共服务提质的同时实现“零临聘”
2009年街道新班子第一天开大会,党工委书记黄立新就说,希望大家理解,从今以后从我做起一律不进编外人员、临聘人员。事后证明,这个廉政的自律是公共服务改革的前提。
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区分会成立代表大会
城市街道办机构膨胀之病司空见惯,大量临聘和协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依赖着体制但有没有体制内晋升空间,因而服务不到位、群众不满意在所难免。如今在招商街道,没有临聘人员、协管人员。从前的临聘人员随着公共服务专业化的推进,有社区工作能力突出的转型为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部分协管员考取社工证,成为专业社会工作者;当然也有的选择了其他的就业方向。
以街道“行政服务中心”为例,招商街道要将“行政服务中心”变得像银行那样的“一窗式”,每个服务窗口“一窗多能”,可以办理计生、劳保、民政等所有为居民服务事项,并将窗口业务项目化,交给有资质的社工组织运营。服务标准提升了,岗位要求严格了。如今招商街道的公共服务均通过项目外包方式,养事不养人,实现了从社区行政组织到综合服务平台的转型;从财政供养人员到专业社工人员的转型。招商街道在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方面探索经验也被南山区委、区政府所肯定并尝试在全区推广。
5、以社会组织为“伙伴”,多元参与、和谐善治
我们曾旁听过黄立新与社会组织负责人的座谈会,印象最深的就是黄立新强调“我们之间是伙伴关系”。招商街道党工委谋划基层治理之初,就反复讨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最大限度”: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他们把培育社会组织作为激发社会活力的抓手。
引言提到的那场创意无限、精心组织的“蛇口无车日”活动,就是一次完全由社会组织发起、辖区居民积极参与、政府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的欢乐嘉年华,其主办方正是全国首个由居民自发成立的社区公益基金会——“蛇口社区基金会”。
在基金会理事选举会议上,我们看到黄立新与花果山社区综合党委书记吴红霞坐在前排一侧,桌签上注明是“观察员”。2015年12月27日,在基金会的揭牌仪式上,黄立新又代表街道前来签署合作协议。他们知道“社会组织”的成长最需要的是呵护、陪伴和培育。
招商街道培育社会组织主要做法包括:
政策、资金扶持方面,2009年招商街道就出台《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暂行办法》,为社会组织投入专项扶持经费。街道办财政支出用于购买和支持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约占20%;孵化培育方面,“招商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是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由中心有针对性培育社会组织,完成孵化后承接街道相应的社会公共服务,逐步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街道先后在区民政部门备案登记了100多个社团组织;提升环境方面,岗位社工集约办公,共享基层政府资源;强化政社互动方面,让社工机构分别挂口街道机关不同的科室,以便链接各级政府的资源。
蛇口社区基金会与招商街道办签署合作协议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陪伴”,社会组织正成为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的参与主体。除了前述社工机构承接了“社区服务中心”管理服务工作外,“四海情”老年大学等文体社团在活动中增加了社区成员的沟通,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楼栋长联合会”承接了年度入户调查工作;策划实施“蛇口无车日”的 “蛇口社区基金会”还承接了“幸福招商大讲堂”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