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1月11日-12日在“第九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城市化委员会委员乔润令发表讲话指出,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的新热点,是中国小城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一个最新的坐标。理想的特色小镇以人为本,生活导向、青山绿水、方便宜居,既有城市功能,又有乡村形态。
全文如下:
特色小镇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已经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的新热点。
政府放开了诸多领域,民营资本对于特色小镇表现出极大热情。地方政府把特色小镇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经济的新平台。包括腾讯、阿里、百度在内的中国知名企业都进入特色小镇领域,其中,在房地产领域,碧桂园、万科等房地产前50强企业已全部进入特色小镇领域。
开发乡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领域。传统的医疗、文化、教育、旅游等产业,经过医养结合、运动与康乐结合、旅游与文化融合创新之后,形成非传统业态的特色经济,如养老、康乐、非传统运动、文化产业、IP指引下的文旅产业、主题公园等。
特色小镇形成了新的开发模式和新的商业业态下的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如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中药、名优特新产品的综合开发和三产融合。与此同时,新的开发领域不断拓展,包括工业遗产、废旧矿山、工厂再开发等。
特色小镇为三产融合提供新空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村三产融合的本质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三产融合必须依托于打造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农村三产融合的根本是增加农民收益,建立三产融合的价值连接和分享机制,防止城市资本下乡进入农村后农民被边缘化。农村三产融合关键是挖掘农业的非传统功能,一是发挥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生态功能,二是发挥乡土情怀、精神家园的文化功能,三是发挥慢生活、休闲养生的居住功能。
特色小镇正形成多样化、跨界、融合、共享的中小城镇发展新生态。它促进城市多样性的成长,提升城市活力,从过去大尺度粗放型开发转向关注小尺度精致型建设,更加方便百姓生活。特色小镇改变城市的功能分区格局,促进住宅和就业岗位的均衡分布,利于缓解城市交通。以人为本,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分布,改变城中村棚户区面貌。通过城市更新的方式,从政府机关等公共机构开始,逐步推行街区制。
特色小镇是中国小城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一个最新的坐标,重生产、重物化形态、重GDP,轻文化、轻生态、轻人居、轻生活是以往大中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普遍特点,而特色小镇强调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推动城镇通过合理规划和城市更新对产业、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进行重新梳理。构建“三生融合”的空间格局,改变传统城镇单一的产业功能具有很大意义,因为它能使之成为小城镇质量发展的标杆。特色小镇提倡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从文化景观、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文化、休闲、旅游空间,改变“千镇一面”的城镇形态。
此外,特色小镇为有情怀的企业家提供了发展的巨大空间。理想的特色小镇以人为本,生活导向、青山绿水、方便宜居,既有城市功能,又有乡村形态,是青山绿水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统一和现代田园生活的承载地。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特色小镇也不能粗放发展。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了特别重要的发展理念,即要从速度、数量粗放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特别重要且具有转折意义的东西,不仅特色小镇要这样,城市设计和规划也要如此。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央布局全国的重要战略,要求科学制订乡村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乡村振兴要实现协同发展,三产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平台,此外要协同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