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9 13:46:07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恩奎
夜风雪,让1月26日早上的杭城被雪景刷屏。这个60岁的杭州男人跪了3个小时!背后故事让人泪奔,图片中是手术室的场景,冰冷的手术机器、散着白光的手术灯、穿着手术衣的医生,但是主刀医生的手术姿势却是跪着的。他双手稍稍悬空,全身贯注地操作着手里的手术仪器。“这是我们神经外科已近退休年龄的陈书达主任,因为一个理想的手术体位在冰凉的地面跪了几个小时。”朋友圈的文字还这样写道,“请相信这句话:这世上最希望您能痊愈的,除了您的家人,就是您的医生了。”(1月27日《钱江晚报》)
这又是一则关于医生敬业的“暖新闻”,又是一位用职业操守诠释职业形象的“最美医生”。陈书达主任医生跪地3小时为患者做手术,赢得一片点赞声:他的这一跪是对职业的尊重;他的这一跪是对生命的珍惜;“跪下的是身体,撑起的是生命!”“这是爱的手术”,“这张照片如一股清泉流过人们心间!”……我们在媒体上已不止一次看到类似的新闻,而六旬医生跪地3小时手术的行为仍然让人感动。
的确,在规范化的手术里面,并没有“跪着”这个姿势。但医生说,医生跪着做手术,在医院实为寻常之事。医生这行有句老话,叫“医者父母心”,“仁义仁术”,对待一个患者,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我觉得都应该以医者的角度,为患者服务,去精心治疗每一个患者。六旬医生跪地手术,这是认真严谨的职业态度,这是敬业的精神,在这个医患纠纷敏感的时代,陈书达被称赞为“正能量”、“最美医生”等称号,人们直呼他“为医生正名”。
“跪地手术”的从业行为表现,诠释职业道德的崇高而伟大。尤其是在时下医患关系信任危机下,六旬医生跪地手术确实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因为再高尚的“仁心仁术”,最终还得靠细节性呈现,诸如“带病坚持手术”和“长时间手术后睡倒在地”等个例,都足以说明“医者父母心”在现实中依旧常态化存在,并与“收红包”等行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并由此引发医者和公众之间的双重反思。
爱岗敬业,是医务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医生为患者做手术原本可以坐着或蹲着操作,但是有时候为了手术的完美精细,医生“委曲求全”委“膝”求精,也很感人。现实生活中,像陈书达老医生这样,为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而不惜委屈双膝的事例并不常见,这才使得这一跪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跪地做手术的医生无疑是值得标榜的,如此尽职尽责,为患者着想的医生形象才应该被高度宣传。诚然,不管是跪、是站还是坐,姿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医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人们似乎从陈书达老医生身上看到了医生群体的光芒。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一句名言:“要是我们看到了丑恶,却不用愤怒的手指把它点出来,那我们离丑恶就不远了”同样,看到“最美”时候人们也毫不吝啬地来点掌声鼓励,这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表现。正如哲学家柏拉图说:“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扬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