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南京江北的双垄河水又发臭了,而几个月前该河才刚进行过治理。(1月4日《现代快报》)
为什么才治理过的双垄河又变成“黑臭河”?当地有关方面给出的解释令人啼笑皆非:一方面说是治理的责任主体发生了变化,在交接期间无法进行后续治理;一方面又强调该河已经过治理,再治理需重新申报下一年度即2018年的计划。
很显然,这样的解释明显是在推脱责任,治理的责任主体变了,“黑臭河”治理就可以停下来了吗?面对群众的反映和诉求,难道非得“等靠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一不堪的事实也说明相关部门在治理“黑臭河”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更没有找准方向使对劲。
其实,类似这种刚进行过治理河水又发黑变臭的情况,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双垄河,比如南京的内秦淮河就是几经治理几经反复。而在其他地方,这种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中原因究竟何在?窃以为,不是没有治理,更不是没有治理效果,而是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理方法,没有从源头去进行治理。
从上述新闻报道的事实来看,一段数百米的河道上就有多个排污口,有的流出的明显是生活污水,有的流出的则是发黄的泥浆水,试问:什么样的河能经得起这样的污染?更别说像双垄河这种“大病初愈”的河流了。
更重要的是,一边治污,一边却又在排污,谁都知道这样的治理毫无意义,可相关部门为什么非要做这种无用功呢?原因很简单,治污是上面要求的,不治无法向上面交代,若真要彻底的治理,不仅需要大动干戈和大量的资金,还会影响当地的GDP,进而影响领导的政绩,于是在治理“黑臭河”上做做样子、搞搞花架子就成了一些地方不二的选择了。
可问题是,这种治理只治标不治本,在污水排放没有彻底消除的情况下,污染回潮、河水重新变黑变臭是必然的,如此治理“黑臭河”不仅劳民伤财,更是一种乱作为、瞎折腾,实不足取。
实际上,治理“黑臭河”并不难,只要将沿河的污水统一收集起来即可,这样经过治理的河水就不会再受到污染,河水质量自然不会再有反复。如此看来,实行雨污分流显然是治理“黑臭河”最好也是最科学的方法。前些年,南京曾大规模地开展过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却因为主政者的倒台而被搁置,去年南京又提出了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工程的三年计划,这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但从“黑臭河”治理暴露出来的边治污边排污、浪费公帑等问题来看,南京显然应该加快雨污分流工作的步伐了。而其他没有尚未开展这一工作的地方,亦应尽快实施雨污分流工程,从源头治理“黑臭河”,这样污水治理方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黑臭河”治了清、清了又变黑变臭的荒诞现象才会不再继续上演。